第35章 战国·秦(35)

嬴政有容人之量,吕不韦又没有什么出格之举,嬴政也没有对他下手的意思,所以楚姜就直接出面辩驳了:

穆公请来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 ,孝公的商鞅,惠王的张仪,昭王的范雎都是客卿,对秦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正是因为这些人,所以许多有才能之人都会选择秦国来实现政治抱负。

这些客卿和秦国难以割舍,说什么驱逐,简直荒谬可笑。

楚姜拿这些人举例子,那些要驱逐客卿的人很快就没了声响,其实要是硬要算起来,楚姜也是从楚国带来的贤士,但那部分楚国国土已经变成了秦国的,楚姜也拿到了秦国的户籍,所以一般都直接认为她就是秦国人。

而且,谁不知道楚姜代表的就是秦王政。

她发声便是嬴政发声,而嬴政竟然真的不打算对吕不韦出手!

朝臣心中的震惊自然与楚姜无关,她现在想的是郑国这个人,有人提议要除去这个间谍。

郑国是什么不重要,但他的渠比较重要。

郑国的意思是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按照计划完工后,可以使关中变为天下粮仓。

这是利在千秋的事情,即便出发点是为了让秦国疲弊,但建成的后果却是造福秦人,所以楚姜提议让郑国继续修渠,嬴政立马准许,两人默契的把郑国的事轻拿轻放。

君子论迹不论心。

无论他安的什么心,只要最后对秦国有利就好。

终于结束了朝会,楚姜和吕不韦默契的留到了最后,然后并排而走。

如同其他朝臣所想,楚姜出面站台,就是代表了秦王的意思,这自然也安了吕不韦的心,于情于理,吕不韦都应该感谢一下楚姜。

楚姜这些年和吕不韦相处不错,虽然都背后提防着对方,但也勉勉强强算是朋友了,吕不韦不搞事对秦国来说是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