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不对。
可能是自己太急功近利了?
这次没发挥好。哼哼,下次,一定还有机会,对,先到郡主那儿禀告。
至于为何区区一小小礼部令记,无品无阶的胥吏,竟敢寻机拿捏有功名在身且有职有品的正官呢?
这就不得不说魏国官制中纠察监察的奇葩了,几乎京衙中所有的胥吏都能与御史台扯上几分干系。
纠察百官的御史台很看重这些庞大又人脉复杂的胥吏们,他们辛苦付出维系着各衙诸务运转,即使有那刁恶之辈,但瑕不掩瑜嘛。
这便出现了怪相,只要是入政衙堂的主官们不得胥吏的喜爱,那他即是个不称职的主官,面临的是问责是纠察是提请罢黜。
所以京城中吃官俸的都有个不成文的共识,别轻易惹恼那些忙忙碌碌的胥吏们,不然够你好受的。
乔德才同张副使不对眼儿是因为两人存有旧怨?
没有。
乔德才也是刚识张副使不久,不过他登船前曾暗地里收了些某人的好处。
而这些好处恰好还清了他的赌债。
乔德才书没读明白,做人可明白得很,给自己还赌债的人别看是个貌不起眼的家仆打扮,可谁家的家仆脚蹬千层底啊,那眼神儿,那架势,扔三百量银票跟扔块泥巴似的,错不了,准是侍奉王侯贵人的豪奴。
乔德才知晓京城大着呢,自己出身京衙胥吏的名头儿也就在无根脚的微末小官面前耍个威风。
为何这般对付一位有品有职的张副使,还不是钱给闹的,利欲熏心了呗。
再说了,他一个小小婚使团副使算个屁,朝议郎?嘿嘿,从六品又如何?
无权无实职的芝麻小官儿,在京衙不知遇见了多少。
乔德才自问在礼部各衙堂奔走这么多年,迎来送往的大员不是从四品就是正四品,连从三品的要员也不是没照面,曾经荣幸给一位从二品的权势大员倒过香茶呢。
虽出身微末但见识匪浅,自比高人一等。
俗话说好,宰相门前七品官呢。
连坊间都晓得宰相门前看门的门房都比一位七品县令势气高,可想而知侍奉过宰相的小吏该有多跋扈。
身处京城礼部衙堂里一个跑腿的就是比外地官员气势高,说得就是乔德才这般狗眼看人低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