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皇帝的钱袋子

日月战旗 草木秋 2177 字 2天前

“五十万两?”王承恩试探着问道。他觉得一个登州,一年上交两百万两有些强人所难了,要知道这个时候,大明一年的税收也就才2000万两。

“那多没意思啊?再乘十倍!”燕震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什么?五…五百万两?”王承恩一下子瞪着眼睛站了起来,桌上的筷子也被他碰掉在了地上,双手紧紧抓住燕震的胳膊,问道:“这…这可当真…你可不要信口胡说!若是咱家把这个报告到皇上那里,到时候你拿不出银子来,可就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是要掉脑袋的,你可知道?”

“哎呦呦,王公公,您老掐疼我啦!”燕震的胳膊被王承恩死死地攥住,疼的呲牙咧嘴。

王承恩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赶紧松开了手。按说他这种在皇宫里混迹了这么多年的太监总管,应该是喜怒不形于色才对,但是燕震的话实在是让他没法保持淡定,要知道大明一年的税收也就才2000万两。

当然了,大明实际应收上来的税收肯定是不止两千万两,但有那帮东林君子们在,崇祯想增加国库?基本没门儿。每一个东林君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富得流油的江南士绅。按照大明律,有功名在身的士子可以免除税赋和徭役,这本来是为了让读书人更好的为朝廷效力。但是没想到,却成了一些人逃避朝廷税赋的借口。大明建国两百多年来,他们不断的利用各种手段让普通农民将土地挂在他们的名下,利用他们的功名来逃避国家的税收。

“但是还有一点需要公公帮忙。”燕震又说道。

“需要咱家做什么?”王承恩这会儿还没从震惊中缓过劲来。

“末将需要和海外进行贸易,只有这样才能挣到更多的银子。”

“海外?贸易?”王承恩陷入了沉思。

大明自从郑和下西洋以后,突然之间就禁了海,在当时来说,明朝的船只是非常先进的。在同时期,明朝的舰队相当于“无敌舰队”,当时的世界各国,根本没有能力与明朝的水师相匹敌。郑和下西洋一共出现了七次航行,最远到达了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中从南京出发,到达了三十多个国家。

小主,

可是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的策略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时候的明朝在郑和下西洋之后,选择了海禁。这一禁就是两百年的时间,直到明朝灭亡时期,都是如此。那么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实施海禁呢?首先来看看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会发生。

郑和下西洋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和军事目的,而是出于政治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宣扬明朝的国威,其次就是用来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当时的民间流传,朱允炆跑到了西洋。说白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宣扬国威,其次是去寻找朱允炆的下落。经过七次的搜寻之后,这样的情况下还没有找到朱允炆,结果就没有必要进行下去了。可以肯定的是,朱允炆肯定没有跑到西洋去,假如进入到西洋,那么郑和肯定是能够找到的。

明朝沿海倭寇犯境,这时候的明朝皇帝对倭寇是非常痛恨的。在朱元璋时期,就曾经想要攻打倭寇,可是那时候的明朝刚刚建立,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征战倭寇。所以明朝郑和下西洋也是为了震慑倭寇,郑和下西洋后,倭寇根本没有敢进攻明朝。

倭寇一直没有放弃对明朝的惦记,很多日本浪人通过伪装成商人进入明朝,所以明朝就下令闭关锁国,不让外来的船只出入。还有明朝的流犯也是很多的。这些流犯时常在明朝为非作歹,但是大部分流犯都跑到了海上,成为"海贼"。

为了防止流犯与倭寇勾结,明朝实施了海禁。明朝杜绝这些亡命之徒逃到海外继续为祸一方。还有古代是农耕社会,这样的情况下民以食为天,粮食自然是重中之重。那么粮食就可以当作“税银”,在明朝时期,商业收税是困难的。

明代虽然商业已经比较发达了,可是当时的科技是有限的。海上贸易的税很难收上来,这对于明朝朝廷来说,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另外国外的货物进来,没有税收的情况下,会破坏明朝内部的贸易。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威胁到明朝的朝廷。

权衡利弊之后,明朝的皇帝决定实施海禁。海禁这个政策,他禁的就是百姓,明朝的商人为了利益,是会铤而走险的。有利益就会有不怕死的人。古代的时候,这种情况是很多的。海禁之后,当时的江西是进士发源地,可是到了嘉靖之后,这个地方的进士来源就不行了,在海禁得利的东南商人集团的代言人出现了,成为了东林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