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至于做绿豆沙或者是做粉丝这些,自己是真的不会啊。
绿豆产量不算高,就算后世亩产量一般也就两百多斤。
之所以超市什么的价格不贵,完全是因为现在有缅甸等地产的绿豆。
缅甸地处热带,绿豆这样的短生长期作物,他们可以实现一年四茬的周期种植。
种了五垄地,再把黄豆剩下的那点儿地头种完,李想国也停了下来。
种上这么多,估计也够自己吃几年的。
实在没必要再给自己找麻烦了。
剩下的,他也不打算再种,还是回头什么时候生点豆芽算了。
再吃了一顿饭,出去看时候,发现外界时间也已经晚上七点多钟了。
他也不由得苦笑,果然这样自己消耗的粮食也得更多了。
这个点儿睡觉肯定太早了,所以他也干脆再取出一包白马牙玉米种子,也不起垄,直接刨埯种了下去。
等到玉米成熟,就可以少量地养点儿鸡鸭鹅这些家禽。
禽蛋自由就指日可待了。
至于大规模养殖,那还是想多了。
这年代国内的玉米都是常规种,不说上面的数据,就算高产的,一亩地一般只有两三百斤。
而同期,欧美的玉米亩产量已经超过千斤。
后世,国内的玉米小面积亩产量已经破了两千斤,而同期的美国玉米最高亩产量更是高达五千斤以上。
国内亩产平均甚至只有八百多斤,美国平均亩产则在一千四百斤以上。
所以,说DNA里面都是种田基因的,不觉得脸红吗?
其实从上面的对比也能看出来,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在产出上面的巨大差异——产量可以达到三五倍的差异。
(我说的是这个时代,不是后世,后世那种也是现代农业。)
自己就种这么点儿,算起来也就三四分地的量,品种就这样,又能产多少玉米,能养多少家禽?
这几种家禽,吃得最少的肯定是鸡。
但是一只成年鸡,一天都得吃二两饲料,这还是营养配比很好的饲料,纯粹的玉米,那消耗量估计至少也得三四两。
就算都喂鸡,那也只怕用不多久就都给吃光了。
没粮食吃,那不是还得收到静止空间,等着下一批粮食产出?
所以李想国真挺羡慕小说里的猪脚,以及后世养殖走地鸡、卖草鸡蛋、土鸡蛋的老板们。
随便有个一亩地的空间,又或者包个几十亩地的小山头儿,完全“不喂”饲料,就能养上成千上万只鸡,还能让它们长得膘肥体壮。
山上的果树还能结出无数果实来。
自己要是这么干,别说结果了,只怕就连果树的树根都得被饿红眼的鸡给刨出来全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