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嫂子采药救小叔子,小叔子病好后,拿起斧头劈向了嫂子

明朝年间,长沙府善化县有个手掌山,这里的村民以务农为生,在手掌山有个小伙子名叫孟有义,他家里还有个哥哥叫孟有为,父母给取这样的名字是希望弟弟可以有情有义,哥哥能有一番作为。

可惜孟家两老等不到兄弟两个出人头地,就早早地离开了他们,父母两个是因为上山打猎的时候,在一次追逐猎物的过程中,由于山体太滑不小心双双从半山腰跌倒,然后就滚下山崖一命呜呼了。

当时孟有为和哥哥还不到十岁,哥哥只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一面养活自己,一面扶持弟弟,在艰难困苦中,两兄弟就这样逐渐长大了。

哥哥是个粗人,对于父亲说的一番作为没有什么兴趣,他觉得两兄弟的生活都很困难,能跌跌撞撞长大已经是不容易了,哪里还谈什么作为,他只是想每天上山砍柴或者打猎,顺便挖点野菜,来养活自己和弟弟,不仅如此,哥哥还要每天去种父亲留下来的那几亩田,要是没有这几亩田,仅靠上山打猎,两兄弟恐怕要饿死了。

弟弟虽然也有帮忙干一些活,但是哥哥从来不让他动手,哥哥自己不能读书,他想让弟弟好好上学,将来考取功名,但是弟弟去学堂上了几年学之后,虽然认识了几个字,学了几句之乎者也,可他对读书考取功名这件事情一点都不感兴趣。

一天,他对哥哥说道:“哥,我不想读书,我想去龙虎山当道士,我想学习道法,为这个世间除恶。”

哥哥劝了好几回,弟弟虽然又回去上学了,可是心思总不在那读书上,每天身边都是揣着一本周易在看,哥哥没法,只好同意让他去当道士了。

临走的那一天哥哥对他说:“我可答应你去了,但是那些道长要是不收你为徒,我也没有办法,你得给我回来继续读书明白吗?”

弟弟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哥,我要是当了道士会写家书给你的,要是人家不要我,你还要我不就行了呗!”

弟弟说完就乐呵呵地走了,哥哥望着弟弟远去的背影,眼眶红了一圈又一圈,弟弟怎么也不明白,哥哥并不是不想让他当道士,只是路途遥远,哥哥又当爹又当娘将弟弟拉扯大,不想让他吃太多苦,既然弟弟有那样子的梦想,就让他去闯一闯吧!

经过了好几个月的跋山涉水,孟有义终于来到了龙虎山,但是龙虎山上有很多的道观,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该去投奔哪一家道观,孟有义在山下的时候,嘴里忽然蹦出了三个字:“白云观。”

他一边往山上走,一边向从龙虎山下来的那些路过的人打听白云观在哪里,那些人给他指了指方向,并且告诉他,再往上走,有很大的雾气,要千万小心,不然还没有到白云观就已经摔下去了,他们都不敢往龙虎山的方向走。

孟有义点了点头,表示谢谢他们的指点,虽然那些人提醒他有危险,但是孟有义却是很开心,他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哪里有危险他喜欢往哪里蹿。

在走了一天之后,他终于到达了白云观,可是天已经黑了,他也不好意思这个点去敲门,就在门口睡了一个晚上。

龙虎山的山顶最高一千多米,虽然白云观在半山腰,但是夜里还是很冷,睡了一觉孟有义直接给冻生病了,冷得直打哆嗦。

第二天早上,白云观的小道士一开门,就发现门口躺了个人昏迷不醒,他赶紧叫来道长,道长让人把孟有义抬到屋子里,先让他暖和一下身子,还给他泡了一碗姜汤。

孟有义醒来之后就跪在道长的面前,说道:“道长,请收我为徒吧,我想拜入你的门下,将来锄强扶弱。”

道长以为只是个过路的人,哪知道是来拜师的,他一口拒绝道:“修道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我以前收过很多徒弟,但是他们没过一段时间就又还俗了,根本吃不了苦,你现在看见的这些年轻小道士都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的,而我也从那个时候起决定不再收徒了,你养好病就回去吧!”

道长说完就走了,孟有义拖着病重的身体,之后起身回到床上休息了,他告诉自己,不能就这么放弃,要想个法子留下来才行。

又过了几天,孟有义的病已经完全好了,但是当道长过来问他身体情况的时候,他就装作很严重的样子在那边使劲地咳嗽,道长帮他一把脉,就看出了他的小心思,想着反正自己不收他为徒,过几天他自己也会走,也就没有理会了。

孟有义在白云观的期间,其他小道士一大早在那里练功蹲马步,他就躲在一个角落偷偷地练,别人在道长的带领下在那里上早课,学画符,他也跟在后面。

有一天,道长问他的那些徒弟:“你们知道引雷的符怎么画吗?”

此时没有一个人回话,孟有义从一根柱子后面跑了出来,大声喊道:“我知道,我知道怎么画。”

道长看了一眼,忙说道:“这位小施主,你怎么还没有走,既然病好了就走吧!你怎么可能知道我派的符怎么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我要是画出来了你可不可以收我为徒?”孟有义一脸认真地说道。

道长摸了一下自己的山羊胡子,觉得一个从来没有修过道的人是不可能画出来的,更何况在场的那么多徒弟都不会,这个毛头小子怎么可能会画,便说道:“施主,你若真能画出来,老夫可以考虑一下收你为徒,就给你一个机会。”

孟有义请道长赐给他一张空白的黄颜色符纸,然后拿起毛笔,闭上了眼睛,思索片刻之后,在符纸上画了一道复杂的符递给道长。

道长看了之后,生气地说道:“你竟敢偷学本门的功夫,岂有此理,将这个人给我抓起来,扔出去。”

孟有义不服气地说道:“道长没想到你这么输不起,刚刚是你自己说我画出来就收我为徒的,现在我画出来了你又以这样的理由轰我走,你这样言而无信,还有什么威望?”

道长看了一下坐在下面的那些徒弟,他们都低着头说悄悄话,道长见此便说道:“你是怎么学会画这一道引雷符的?”

孟有义从胸口掏出了一本秘籍,说道:“跟这里学的,这本书上的招数我都自己学会了,而且在最后一页写着白云观,我才特地来这里求道的,哪知道道长你根本拒人于千里之外。”

道长站起来,接过那本书,看了一下,问道:“这是我师兄随身携带的书,怎么会在你这里,你和我师兄到底什么关系,他十年前说自己下山历练,这一去到现在都没有消息。”

孟有义摸了摸自己的脑门,说道:“我小时候看见一个道士在我们家后山和别人打架,后来他掉下山崖就不见了,等另一个人走后我就去看看了,那里是万丈深渊,我就不敢靠近了,但是我在山崖边捡到了这本秘籍,就自己摸索,里面的招式基本都熟记于心了。”

接着道长就叫孟有义展示了一下他从秘籍中学到的内容,他发现孟有义竟然能够无师自通到这种程度,可以说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便收了他为徒,但是他说道:“既然你捡到师兄的东西还无师自通,应该是他的徒弟才对,你以后叫我玄虚道长或者是师伯吧,你与道家有缘,这可能是天意吧!”

孟有义就这样留在了白云观,和师兄弟们一起学习道家的知识,每天一起练功。

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孟有义把能学的都学了,于是对玄虚道长说道:“师伯,我现在可以下山悬壶济世了吗?在道观里学的和外面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想出去降妖除魔。”

玄虚道长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你的确比你那些师兄弟有天分,人总要长大下山历练,是时候了,你去吧!”

告别了白云观的各位,他独自踏上了下山的路,这五年来他一次也没有回家,他想先回家看看。

回到善化县的时候,他走在街道上,到处都充斥着乡音,他听了觉得非常地亲切。

在去手掌山的路上,要先经过一座更大的山,虽然这座山没有龙虎山那么高,但是岔路很多,很曲折,如果不是本地人经常走的话,迷路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孟有义五年前从这里去龙虎山的时候就迷路过一次,好在当时有一个挑夫经过,两个人一起走,才平安地到达善化县。

如今又要从善化县开始重新翻过这座山,孟有义一边背着包袱,一边走着,他走了半天,忽然看见山顶上竟然有一家休息站,可以给路过的人提供茶水或者酒都可以。

孟有义想,五年没有回来,变化还是蛮大的,连山顶都有休息站了,路过的人可有福了,他选了一张小桌子坐下,然后要了一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