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宣布册封武曌为后,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朝野中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武曌原为先皇李世民的才人,现在李治把武曌弄成自己的贵妃已经让人不齿。
你一个皇帝睡了自己老爹的女人也就算了,把她册封成贵人大家也没多说什么,现在倒好,一下子又要把她弄成皇后,这就说不过去了。
朝中的文臣开始抱团反对,有名着上书的,也有太黏指桑骂槐的。而那些个武将中也有不少人上折子劝说李治打消这个念头的。
久未出面的魏征,此时也来上书,劝说李治想开点,皇后是不能随便立的。
远在边关的秦琼与程咬金也跟着上书,规劝李治找个品德兼优的良家立后。
理智面对如此众多的反对意见,第一次露出帝王之色,不但不听大臣们的规劝,还直接来个罢朝。
反正李治是摆明了自己的态度,要是不让我立武曌为后,你们一个个的都别来见我。至于耽误的国家政务,老子不管,就让它堆积着再说,
如此一来,整个大唐的政治中枢基本停摆。好在现在与突厥已经有了和平协议,不至于出什么大事。
李治也是算准了这一点,才会采用这一手策略对付群臣。
当然,事物总是分成两面的,有人反对自然也有人会赞成。
中书舍人李义府上表请立武曌为皇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都表示赞同。
九月之时,唐高宗几次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于志宁等人,同他们商量立后的事。最后,高宗询问李绩,李绩不置可否,只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李义府作为中书舍人,原本地位显赫,但因得罪了长孙无忌,被贬为壁州司马,这对他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然而,他并未因此沉沦,反而积极寻求转机。当他得知皇帝有意立武曌为后,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是一个可以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