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霍去病与李峰,战马与战术的革新

在日常演练中,这一问题或许并不凸显,因为每位英勇的骑士仅需驾驭一匹战马。

然而,当战鼓擂响,烽火连天之际,战马的数量便需成倍增加,以备战时的不时之需。

这时,一个棘手的问题便应运而生:如此庞大的战马队伍,在纷乱的战场上,应如何得到妥善的安置与调配?

在诸多将领眼中,设立一个稳定的“后方”基地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诸如坚固的阵地或庞大的营盘,用以囤放备用的兵力与马匹。

然而,霍去病却以超群的智慧打破了这一传统思维。

他深刻地指出:“后方”并非战术之必备,反而可能成为束缚军队灵活性的沉重枷锁,无谓地消耗兵力,更时刻分散着主将的注意力。

他常常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来审视战场:“除了前线烽火之地,何处不可视为我军的‘后方’?

若能将敌军围而歼之,那么包围圈外的广袤疆土,皆可成为我军的后援之地。”

尽管如此独到的战术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但随马的安置问题仍然如鲠在喉。

回想那河西首战的硝烟岁月,战马被混杂在旋刀纵队之中,随着铁骑的冲锋而奔涌。

然而,这些本应具备战斗力的战马,在战场上却显得无所适从,它们的存在不仅消耗了宝贵的马力资源。

更使得原本严整的队形出现了不应有的混乱,严重影响了整体战斗力的发挥。

及至河西二战时,尽管已有了更为周密的战术布置,大部分战马被安置在了包围圈之外,从而避免了之前的困境。

但遗憾的是,这些战马在激烈的战斗中并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助力。

面对这一困境,似乎可以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战马除了作为战时的替换骑乘之外,在战场上似乎别无他用,甚至有可能成为军队的累赘。

然而,在霍去病那犀利而深邃的眼眸中,却闪烁着对这一结论的深深怀疑。

他坚信,对于英勇的骑兵而言,每一匹战马都应成为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助力,而非负担。

因此,他深知这其中必然存在着某种尚未被揭示的奥秘。

为了探寻这一奥秘,霍去病废寝忘食、日夜思索。

他的专注与热情仿佛能够融化冰雪、穿透迷雾。

终于,在某个静谧的夜晚,当他躺在床榻上陷入沉思之际,一个激动人心的梦境将他引领到了昔日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