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晁错还有一项重要的主张,那便是“军屯戍边”。
霍去病记得自己当年在天禄阁翻阅档案时,曾读到过晁错的《言兵事疏》和《募民实塞疏》,印象极为深刻。
这两疏之核心思想,便是让士兵携带家眷,从而藏兵于民、取食于本地,实乃深谋远虑之举。
相较于历史悠久的“移民实边”,“军屯戍边”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观念。
回溯至秦朝,边关尚靠征发士卒轮流守卫。
守卫者临行时,家人相送,牵衣痛哭,一片悲惨景象。
及至边关,尚未待上一两年充分熟悉边事,便已到了轮换之时。
而一旦乱世降临,这种做法的弊端便更为凸显。
如秦末之时,北方边境的数十万守卫纷纷离散,以至于河套平原从此被匈奴人占据。
更有甚者,陈胜吴广的起义造反,起因不过是九百名赶往渔阳边关的守卫,在半路上闹事。
这一闹,竟将秦朝的天下都给闹没了,实乃可悲可叹之事。
对于霍去病而言,这些防御方面的做法和主张虽是他年少时便已知的,但当时的他毕竟没有直观感受。
后来连年征战,也无暇认真思考。
直至今日,他亲自在边关上奔波劳碌,才算有了切身体会。
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渐渐地也形成了自己的心得。
周围的人常常见他若有所思地东张西望,即便回到了朔方城里,也是半夜不眠,趴在案上写写画画,不知在捣鼓些什么。
或许,他正在为自己的边防之策而苦思冥想吧。
在日复一日的奔波中,边关的秋季悄然降临,带来了丝丝凉意和无尽的思绪。
这一日,霍去病自西边的高阙塞巡视归来,已近朔方城。
时值暮色降临,一行人加速赶路,沉默无言,唯有马蹄敲击地面与风卷旗帜之声交织回响,奏出一曲行旅之歌。
就在此刻,左侧某处忽传“咖”之一响,霍去病对此声极为敏感,深知其为弓弦振动之音!
仅凭此声,他便能断定,此弓必为硬弓无疑,其力可穿云裂石。
他骤然转头,目光所向,正是弦响之处。
头尚未完全转定,眼角余光已瞥见一支箭矢,正疾速向他飞来,犹如流星划破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