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少说两句。”罗洪奎制止了儿子的插话。
“现在几个生产队长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四队队长樊平安父亲去世早,母亲肺结核长年卧床,三个闺女都还没成年,最小的儿子才2岁多点,就他和媳妇两个人上工,现在也断顿了。”
说到这里,罗洪奎的心情好像特别难受。
也是,生产队长,在村里也算是个小干部。大家整天在一起分析村里形势,布置生产任务,商量大情小事,按照官方的话说,也应该是一个班子的成员。
可是,家庭这么困难,自己作为村支书也没关照到,感到很内疚。
“所以,只要能搞到粮食,只要不违法,什么办法大家都支持。大家还说,如果真能搞到粮食,别说是一天给你们记10分工,就是记个30,50的谁也没有意见,因为这是救命。”
方明明白,现在的向阳寨也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村民们都是善良质朴的,平时对村里安排的各项任务,不管是长期的,短期的,还是临时的,都是不打折扣的执行。可是在他们遇到过不去的坎时,你如果一味的还是用大道理来让他们识大局,顾大体,不要说他们,连你自己可能都觉得脸红。
这样的大道理换来的只能是公信力的降低,民心的丧失。
可你如果能在他们缺粮的时候,往他们的野菜锅里添上一把米,这把米的作用可就大了去了。它便是凝聚人心的粘合剂,它更是焕发斗志的兴奋剂。那以后再遇到艰难险重的任务,不用号召,他们自会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方明,爹相信你,既然村干部一致同意你的建议,虽然他们还持怀疑态度,爹还是希望你和晓光好好琢磨琢磨,尽量不要让他们失望。能不能制止我们向阳寨社员外出讨饭,爹就看你的了!”
“这可太为难我女婿了,我觉得还是算了。真能打到野物换来粮食还行,万一像晓光那年什么也没搞到,那不成千人唾,万人骂了吗。那我们以后还怎么在向阳寨待下去。”许秀英有点着急和担心。
许秀英看向罗洪奎又道:“现在家家户户没粮也不是你的错,这完全是灾荒闹的,谁也不会说你什么,我看还是不要狐狸没打着惹个一身骚。”
想到岳父的难处,看到岳母的担心,方明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们都没错。岳父身为村支书,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他当然懂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组织把自己安排在这个岗位,是对自己的信任,自己哪能辜负组织,失信于民,他自然要为村民的生活担忧,为他的村庄操心。
岳母含辛茹苦半辈子,好不容易儿女长大了,子孝媳贤的,一家人虽然粗茶淡饭,却也相处和睦,礼让有余。她当然不想失去这种和和美美的家庭乐趣。
“娘,打猎换粮的事给爹说过好几次了,这次爹又很郑重地拿到村委会上研究了。咱既然说出口了,就不能再往回缩,让人家看笑话!相信我,一定能和大哥干出点名堂,也让大哥把当年狩猎的遗憾变成骄傲。”
“那当然好,我还不希望你爹能落个好名声?问题是你前两次是挺幸运,但娘就怕万一……”
许秀英后面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二儿媳马寒月打断了:“娘的意思就是怕你万一把事情搞成了,名气大了,上边让你升了官可怎么办?到时不会看不上我小姑子了吧!”
马寒月之所以抢话,是怕婆婆说出不吉利的话,自己又不能“呸呸呸”地吐唾沫破解,毕竟是晚辈。所以就临时编排了几句。
当然,她也真心希望方明能达到目的。起码自家有肉吃,娘家也能跟着沾光。
“说什么呢,晓芸和妹夫像鱼胶似的贴在一起,谁能把他们掰开!”大嫂牛雪娥拍了马寒月一把。
一家人都被大嫂的话逗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