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搞传感器的同志都会抢答了

一边说,高振东一边装模作样的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份材料来,至于材料的实际来源,不问可知。

俞允成美滋滋的接过来,仔细阅读。

材料里面,化合物的制备其实比较简单,甚至只看流程的话,只要设备和材料没问题的,大概属于是有手就行的那个级别。

先根据所需的红外波段,结合高主任给的公式和石英反应管的空腔体积,计算镉的分量,然后根据镉的分量反算汞和碲的分量。

算好分量,称量装管,然后把石英反应管烧封闭起来,这就算是备料完成了。

合成的时候,把反应管放进特制的炉子,烧!

组分材料高温熔化,这三种材料的熔点都远低于石英管的熔点,所以不会烧化石英管,至于为什么非要多此一举的把石英管给烧封,而不是直接把原料放在坩埚里烧就行,这就涉及到汞蒸汽压的问题了,总之就是,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熔化后,三种材料就会生成碲汞镉化合物了,这个时候,需要加一个操作,让化合过程效果更好。

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操作,不停的摇匀就行,只是这个摇匀的时间有点儿长,得摇1到2天。

这也是碲汞镉难搞的原因之一了,随便哪一步,反应或者操作时间都是要按天计算的,高振东告诉俞允成一个试验要搞几个月乃至半年,就这么来的。

等到摇的时间差不多了,用高压氮气高速吹拂石英反应管,好了,碲汞镉多晶体就到手了。

是不是很简单?

这个过程,复杂的就两个,那个根据红外波段确定组分的公式,以及用于加热的炉子,这也是为什么说是特制的炉子的原因。

甚至连高压氮气都不是必须的,实在条件差了,高压空气也不是不行。

公式是现成的,高主任已经写上去了,炉子方面,高主任也把示意图画上去了,一个能通高压气的摇摆炉。

至于示意图到实际的炉子,这一步就是俞允成自己要做的事情了。

别看这简简单单的的两步,俞允成想搞出足够数量的碲汞镉多晶体,没有一两个月下不来,炉子得现改造,改造好之后,一炉多晶最少两三天,不用多,十根晶体就得最少一个半月。

毕竟高振东画画图写写材料就好了,而老俞同志要考虑的就是这个理儿吧。

俞允成问了高振东很多不太明白的细节的地方,高振东一一作答。

良久,俞允成满意的收起材料,去召集自己的兵马,回自己的大本营1761所摇管子去了。

送走他,高振东连忙结尾自己为集成电路工艺搞的计划。

这计划里其实很多工作都不仅仅是为了现在这个集成电路,那就是个通用的技术,就以刚才这个事情为例,离子注入掺杂、金属导线沉积这些,就同时是为了碲汞镉线阵列热成像传感器准备的。

毕竟碲汞镉也是半导体,对它进行加工,也少不了半导体工艺的加成。

花了半个下午,计划收尾之后,高振东把它先传给了1274厂,请他们先看看,等两方商定了,再联合报上去。

这事儿就跟表白一样,表白本身其实只是个过场,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这之前的那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