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宋国卿士贵族仍沉浸在宋公白仁德之中,见到商贾以各种名义变卖产业,便纷纷低价购入,以期未来获取高额利润。
结果便是宋国迎来内乱,那些产业所值一落千丈。
宋国卿士贵族虽然万分懊恼,却也无计可施,毕竟当初交易时你情我愿,况且对方已经离开宋国,即便明知道对方的下落,也不敢上门寻找。
离开母国的卿士贵族,除非颇具名望,否则便与过路者无异。
一旦对方向守城甲士检举,轻易就能定下恶意滋扰他人之罪。
宋国卿士贵族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转而全力支持正考父所建护国大军,期待内乱能够尽快结束,自己所购买的产业有所恢复,甚至意外地小赚一笔。
纵观宋国商贾与卿士贵族,前一类为抢先逃跑派,后一类为垫底接盘者。
反倒是宋国普通国人、野人与奴隶等,夹杂在上述两类人中间,先后出现三次较大变动。
姬宫湦即将巡游宋国时,其等感知到宋国商贾逃离,疑惑不解的同时,纷纷对宋国商贾抛弃母国的行径表示唾弃。
等到姬宫湦进入宋国,宋公白子嗣矛盾逐渐公开显现,联想到不久前翼国的遭遇,开始有部分人觉察出不对劲。
本着万无一失与活命第一的双重准则,不少普通国人开始暗中收拾财物,仿效自己曾经唾弃的宋国商贾,将父母妻儿送往大周。
野人则更加干脆利落,本来就不是宋国在籍国人,丝毫没有抛弃母国一说。
而且伴随姬宫湦巡游宋国,大周有关事迹得以快速散播。
虽然宋国正在效仿革新,但是已经有成例摆在眼前,野人自然不会耐心等候,纷纷举族越过边界,进入大周疆域。
至于奴隶,则是有心逃离宋国,却无力挣脱身份桎梏。
姬宫湦离开后不久,宋国陷入动乱,使得其等心态第三次发生转变。
眼见动乱毫无休止之迹象,有条件离开的普通国人,几乎已经离开,剩下的大多为穷困潦倒者,想离开却连路费都凑不齐。
野人则是分成两类,一类继续拖家带口离开,另一类则选择留下,将离开者遗留的房屋田地等占为己有。
至于奴隶,则是逃离之心更加急切,最终按捺不住,开始频频生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