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言及设置各类考题,倒不如撤销招贤纳士令,将考题归入明岁科举,届时一并取才即可。”
太督内史冂望向姬宫湦。
“敢问大王,明岁当真科举?”
姬宫湦颔首:“孤王已有初步谋划,如今既然言及,且建制框架大致签订,索性便尔等一并讨论。”
太督内史冂道:“如此,那便撤销招贤纳士令,并请大王先行定下主要方向。”
姬宫湦道:“方向大致有二。其一,依照各属寮空缺,拟定相应考题,各自进行报考与录用。其二,设置共同考题,依照成绩高低录用,再分配至各属寮。”
太督内史冂很快便有见解。
“前者按空缺设考,虽然较为繁琐,录用之人却更为贴合,但是容易出现无人可录。后者选人才为先,流程极为简单,亦无需担心缺人,但录用之后需要磨合。”
姬宫湦问:“太督选择何种?”
太督内史冂道:“大王曾曰,宁缺毋滥!臣更加倾向于按空缺设考,即便无人可录,亦不可降低大周帝国用人之门槛。”
姬宫湦再度望向其他人。
“赞同太督之见,选择按空缺设考之人,请举手示意。若有补充,亦可随时提出。”
很快,便有三人举手。
妫子骘最先举手表态,寺人尨与太辎姜濉则紧随其后,三人均无补充。
余下太仓姬綦、内史伯朙与屠慕,则没有举手。
姬宫湦简单进行对比,发现双方最大的区别便是年龄。
较为年长者,赞同按空缺设考;相对年轻者,则不赞同按空缺设考。
姬宫湦先示意众人放下手,随后直接询问屠慕。
“屠慕,说说尔之见解。”
屠慕直接道:“大周帝国之建制框架,今日方才初步明定,诸多属寮及司职前所未有。若是按空缺设考,必然导致大量空缺长期无人可录,届时科举将形同虚设。”
太督内史冂反驳道:“属寮官吏才不配位,危害远大于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