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一座古老而宁静的寺庙中,
一位名叫悟明的年轻禅师正闭目打坐,
他的呼吸轻柔而有节奏,仿佛与四周的风声和鸟鸣融为一体。
悟明的面容平和,他的内心却对修行的真谛充满了疑问。
尽管他日夜修炼,但总觉得自己与“修气”、“养性”之间,隔着一层难以言说的薄雾。
一日,寺中来了一位饱学之儒士,名为子轩。
他听闻悟明年轻有为,便来与之探讨心性之学。
子轩言辞犀利,引经据典,谈论着儒家的“存心养性”。
他说:“心若静水,方能映照万物;气若游丝,始得长存天地。”
悟明聆听着,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他问道:“子轩兄,不知这‘静’字,如何修为?”
子轩微微一笑,答道:“静,乃是不动于物,不染尘埃。你既为佛门之人,何不向佛求答?”
悟明沉吟不语,他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他自己去探索。
02
悟明带着心中的疑惑下山,来到了一处幽深的山谷,寻找那位传说中的隐士云逸。
据说云逸是一位道法高深的炼气师,常年隐居于此,参悟天地之气。
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悟明终于在一片竹林深处找到了云逸。
只见云逸身着青衫,正坐在一块巨石上,手中把玩着一串玉珠,目光如炬,透过竹林的缝隙凝视着远方。
悟明上前施礼:“云逸前辈,晚辈悟明,特来请教如何修炼心性。”
云逸缓缓睁开眼睛,淡淡地说:“修心炼性,非一日之功。汝既求道,当知‘炼气’乃顺乎自然之道,调息、导引、吐纳,皆是法门。”
悟明虚心受教,跟随云逸学习炼气之法。
然而,日复一日,他发现自己虽然能够感受到体内气息的变化,却始终无法触及那层更深的境界。
一日夜晚,悟明在炼气时突然感到一阵心悸,他急忙收功,问云逸:“前辈,为何我总感觉心中有一堵无形之墙,阻碍我前进?”
云逸望着满天星斗,淡然回答:“心墙非外物所建,而是内心之迷障。或许,你的旅程尚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