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宣觉得要是有人贩子,朱宇博肯定一骗一个准,说不定跟二哈一样,还给人家开门。

两人沿途把买好的东西都放到驴车上,就回家了。

板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后,小竹去喂毛驴,今日辛苦它了。

贺宣指挥余婶把调料这些放好,家里厨房房梁上挂着好几个竹篮,避免贵重东西被偷吃,山上有黄大仙,家里的耗子用这样的土法子能减少损耗。

不过贺宣家里有红烧油炸,这些精怪的东西都没怎么遇到过。

“余婶,今日天冷,做个古董羹吧。”齐国把火锅叫做古董羹,取自火锅煮沸时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

“好,公子,那我把汤熬起来。”贺宣喜欢大骨汤,余婶也习惯了,时常用这个汤底做菜,冬日里更是三不五常的喝点汤水,暖和下。

古董羹除了汤底,剩下的菜色都很简单,余叔从地窖里拿了些蔬菜,家里粉条,豆腐都有,用炉子生着火,在正堂里暖洋洋的吃火锅。

吃饱喝足,贺宣拿着小竹记录家里开支的账簿看,冬日里的花销明显多了,余叔余婶的工钱也要涨涨了,这一年,村里的日子好过些,人工价也涨了一些。

贺宣琢磨着年后去城里盘个小铺子,做点小生意,只出不进是不行的,自己要是读书的话,束修书本费用都不少。

三个村子今年冬日里都忙着挣钱,所以盘溪的鱼到很晚才捕捞,贺宣一家人也去凑热闹,今年天有些冷了,村民们下水的也不多,直接用渔网围捕,岸上的人用竹竿敲打水面,打的鱼儿纷纷跃起,跳入网中,太小的那些还是扔回去,养养再吃。

贺宣看到一只老鳖被渔网捞起,溪里的水被泥浆搅浑,这就叫浑水摸鱼吧。

周围的小郎看到一条大鱼就哇哇叫,弄得红烧油炸在溪边试探,也想下水摸鱼。

岸上的人不住的指挥,“那儿,你后边有条大鱼,别放跑了。”

叫声,笑声,抓到大鱼时的喝彩声。

到了下午,里甲和几位里长就开始分鱼,最大的一些要拿去卖钱,这钱是用来维护村里的石磨和水井的。

然后把几位里长的预留出来,剩下的鱼才开始分。

大家拿着自家的水盆木桶,高高兴兴的拎着鱼走,快轮到贺宣了,于里长分了一条鲤鱼,一条鲫鱼给贺宣,个头都还不错。

贺宣高兴的谢了于里长,准备回去,看到旁边有很多鱼瓜子,这种鱼个头很小,最大的也就两个手指大小,扔回去也不会再长大了。

村里吃这种鱼的不多,一般都是穷一些的人家,或者直接喂鸡。

贺宣问于族长,“于爷爷,这鱼瓜子是分给谁家的?”

“这个啊,哪有人愿意分这个的,都是最后鱼不够了,拿这些顶顶,或者大伙儿分了回家喂鸡,鱼瓜子不好收拾,做起来费柴费盐的,味道还不好。”

“于爷爷,要是最后还有多的,能给我留一些吗?”

“你拿回去喂鸡啊,那成,我给你留上半盆。”这事于爷爷就能做主。

“好的,于爷爷,我晚些去您家里取。”贺宣应道。

回家把两条鱼收拾好,抓的时候被竹竿打中过,命不久矣,还是腌了吧。

天黑之前,贺宣拿着木桶跑一趟于爷爷家,顺便去姑母那儿把小竹的棉鞋拿回来。

于姑母每次都是先做贺宣的鞋子,之后才给小竹做,不过今年小竹的脚不长了,以后的鞋子一个尺码,就能多穿几年。

余婶和余叔直接拿着木桶菜刀跑到井边去处理,不然家里都是鱼腥味,这鱼瓜子要把内脏摘除,不然有些苦味,鱼鳞倒是不多,细细的,要是煎酥了,直接嚼着吃也很好。

晚上贺宣就吃上鱼瓜子,两口一条,余婶煎的酥脆,撒点盐就很好吃。

余叔尝了一口,奇怪以前怎么就都喂鸡了。

被余婶笑话道,“以前你舍得放这许多的油。”

今年余叔家里宽裕一些了,总算有些银钱,贺宣每次做的多,不好放的菜,也会让余叔余婶带些回去,余家人的脸色也不再那么蜡黄,脸上丰润了一些,显得年轻许多。

铜钱碳作坊在腊月二十七这日休息了,等大年初五上工,族人这几日也辛苦,加班加点把铜钱碳做出来,堆满了两个木棚,还放了些在黑岩山上的山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