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朝人不崇尚把毛露在外面,而是将毛的一面朝里,外面包上一层布帛。

你要是将毛的一面朝外,就称为反穿。

这里面还有小故事,出风头,也叫“出锋头”,意思就是故意将裘皮大衣有毛的一面露在外面,让大家都看见:瞧,我今天穿皮衣了!

久而久之,这就有些类似暴发户的炫耀行为,会被认为不入流。

当然了,也可以理解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还有一个原因是,反穿貂皮大衣是少数人的权利,比如永安帝,就可以反穿紫貂大衣,其他人穿成这样,就是僭越,除非是御赐。

贺宣知道这些是因为京城贵人不少,早早的穿上皮袄,看到人家毛的一面朝里,还特意问过老杨,不然买皮袄的时候就要闹笑话了。

貂皮大衣是不用想,羊皮之类的还是买得起的。

经过伙计的介绍,贺宣了解了皮货的分类。

都是两两相对,如细毛和粗毛、大毛和小毛、直毛和弯毛等。

羊皮、兔皮、狗皮等算是粗毛皮货,狐狸皮,貂皮这种属于细毛皮货,长毛可以抵御严寒的,习惯上都叫“大毛”。

听了伙计一番介绍,贺宣对羊皮大衣就有些“看不上”,当然了狐狸皮买不起,这种最差的都要百八十两。

打算买一身鼠皮大衣,这种皮子属于中毛,御寒能力还不错,价钱不算太高,三十两到百八十两的都有。

鼠皮大衣不等于老鼠皮,这里的鼠皮包括很多动物,松鼠,黄鼬,麝鼠这一类的都称为鼠皮。

贺宣选的是灰鼠皮,其实栗鼠皮更好看些,但是颜色太浅了,价钱还贵。

选完皮草还要制作,这家皮货铺子不愧是外城最大的,一条龙服务。

贺宣要了长度到膝盖的斗篷,还有更长款的,但是要加钱。

钞能力到了哪儿都是有用的,还是要多挣钱。

拿出银票结账,最后的花费是五十六两,最后收回来只有四十三两,原来用银票结账还要一笔手续费的。

哪怕贺宣去钱庄换银子,也是要交的,第一次用银票的贺.乡巴佬.宣表示受教了。

小主,

拿回找来的银子和单据,过十五日凭票据拿衣裳。

这日子已经是最快的了,店里生意太红火,想加急都插不了队。

找到贺青,两人去内城的果子行逛逛,不能就这么空着手回去。

在果子行买了半筐石榴,贺宣两人还在内城逛了逛。

果然有钱人什么时候都不缺好吃的,这里竟然有人卖藕和竹笋。

看样子还挺新鲜,贺宣当然不能错过。

卖藕的人说,这种带泥的藕,要是用秸秆包裹保存,放在避光处,偶尔喷些水,可以放上个把月。

断裂或是有伤疤的还是赶紧吃,放到肚子里最安心。

买完这几样,车厢上已经没地方了。

贺宣怀里抱着石榴,石榴下面是竹笋,藕用草绳绑在一起,哪怕送了个麻袋,车厢还是不可避免的弄脏了。

贺青赶着车,抓紧时间回去,再晚午饭都吃完了。

两人回到庄子,于五郎和杨管事还没回来,估计要买的东西不少。

等过冬的东西储备好了,也就不怎么出庄子。

可怜的于五郎,大冷天还要隔三差五跑去京城送货,不过他乐在其中,穿着新做的棉衣,里面还有毛衣,把手脸遮住,倒是还好。

贺宣的车厢买回来后,老杨让木匠照着做了雨棚,还能挡些风雨,不用就取下来。

未时,老杨跟有粮才回来,牛车上满满当当都是东西。

除了猪肉,还有南瓜,山药,绿豆,红豆这些,都是耐放的。

两头羊是跟着牛车回来,要在养几天,等下雪了,直接宰了吃肉,剩下的羊肉就放在室外,冻上两个月都没问题。

不出所料,接下来几日都是阴雨天气,一场秋雨一场寒,温度降了不少,院子里的雨水都结冰了。

老杨给大家发柴火,晚上都开始烧炕,白天就在几间屋子烧炕。

贺宣卧室烧炕,书房可以用手炉和炭盆,还算能凑合,外出就要穿两件棉袍。

脚上的靴子穿了两年,不是很暖和,等天气好一些,去城里做上两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