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年发财。”

...

看到贺宣进屋,七嘴八舌的说着祝福话。

贺宣笑着点头回应,嘴里说着:“都好都好,一起发财。”

织坊里有的妇人跟杨李氏混熟了,知道些主家的性情。

推着孩子,上来要给贺宣磕一个。

“要不是公子好心,让我们学着织毛衣,家里孩子过年都吃不上肉,让他记得公子的恩情。”

说着就要让孩子跪下,贺宣遇到这种情况,吓得赶紧摆手,连连说着不用。

老杨把孩子拉起来,往手里塞了个橘子,给公子解围。

“孩子心理知道就行,坐下喝杯热水,大冷天冻坏了吧。”

大家的话题就转到冬日的严寒上,还好今年多准备了柴火,白日烧着火盆,晚上烧炕,比起往年好过许多。

老杨揣摩公子的神情,并不反感听这些家长里短。

贺宣捧着小秋倒好的热水,看着屋里众人的样子,能出门的,衣裳都还算厚实,大人小孩身上的补丁却不少。

小主,

几个小娃娃手上,脸上都长了冻疮,还流着鼻涕。

并不敢靠近贺宣,只是依在父母边上,看着桌上盘子里的吃食,嘬手指。

贺宣不缺这口零嘴,对于他们确实难得的好东西,让小秋给孩子们分了。

深色包头巾的妇人用手捅捅自己当家的,男子想说什么却没有开口。

贺宣瞧见赵林还在跟老杨寒暄,并不知道的样子。

那妇人终于忍不住,叫了声公子。

贺宣一直在屋里坐着,面上也很和气,却莫名的有些距离。

下人们只是跟其他人攀谈,听到有人叫公子,屋里一下子安静了。

这妇人脸都涨红了,屋里的目光集聚在她身上,都张不开嘴。

“有何事?”

贺宣问道,这妇人是织坊的,平日干活还算麻利,所以有点印象。

“我,我就是谢谢公子,还想问问,我们,我们还能去织坊做活不?”

这桩事情,不只是一个妇人想问的,大家都悬着心。

问了杨李氏,杨李氏不清楚公子的安排,不敢多说,可是织坊没有毛线送来,想织毛衣也织不了,这才大着胆子发问。

贺宣放下茶碗,环视一圈,屋里这些人确实很关心这个问题。

“开春了,地里的农活就有不少,不管如何,不能荒废田地,织毛衣和其他挣钱的活计,等农闲了,管事们自会安排,大家不用担心。”

羊毛已经消耗完了,即使妇人们想做,也没有材料。

等开春了,罗家旺他们去收羊绒羊毛,清洗出来,夏收过后,就是农闲,把菜地都安排好,正好开始织毛衣,到了冬日售卖。

除了毛衣这点活计,老杨提出可以养猪,让庄里的人割猪草,用猪草换猪肉,增加点油水,猪粪还可以用来肥地。

小山坡那边已经养了鸡,多几头猪也行,就让老杨看着安排。

没等多久,大家都告辞了,快到吃午饭的时辰,还要回家煮饺子。

贺宣没什么饿意,回到二进屋子后,脱了外袍,在卧室伸展几下,光吃不动,就要变成大胖子了。

拿起挂着的弓,装模作样的比划比划,想象自己是一个侠客,遇到坏人,嗖的一箭,为民除害。

外间,贺青过来敲门,“公子,午饭好了。”

中二少年,放下弓箭,恢复文质彬彬的样子,去正堂吃午饭。

下午,外面的雪停了,贺宣穿着新买的靴子去踩雪。

老杨安排人铲了必经之路的雪,很多地方还没动。

靴子里面有厚实的皮毛,贺宣脚上不冷,把未被染指过的地方都踩上脚印。

踩雪的声音很好听,踩上去还有点解压,走了大半个时辰,贺宣把这府里这一片地方都标记了脚印。

回到屋里,小兰就端了一碗姜汤进来。

“公子,喝点姜汤驱寒。”

没想到踩个雪,后果这么难以下咽。

贺宣身上不冷,甚至有些发热,露出来的手脸却冻得冰凉,只能咽下姜汤。

这火辣辣的姜汤,小兰到底放了多少老姜。

贺宣的怨念使他想起红糖姜茶,有了甜味,姜汤就顺口多了。

“小兰,下回煮姜汤往里面加点石蜜。”

小兰应下了,端起碗回厨房。

铺子里买的石蜜,不知道是不是材料不好,还是手艺问题,不够甜,还有点硬。

贺宣琢磨着要不要弄点白糖出来,可是自己不知道怎么把石蜜变成白糖的。

要不然早就动手了。

不过细想想,知道要给石蜜脱色,去除杂质,让它变得更甜。

怎么样才能去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