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陆九渊听到,呵的一声,气笑了,“就你,还争光,好好想想自己上回旬考才几名,不丢人就不错了,做个诗,连韵脚都押错了。”

伏案写作了半天,陆九渊腰酸背痛,骂完徒弟后,神清气爽。

吩咐道,“把这几篇誊抄出来,检查好后,顺便把题目解一遍,我回来看。”陆九渊见弟子被自己说服,交代下去任务,自己出去溜达一圈。

年纪大喽,不比以往,年轻时候,伏案一日,照样生龙活虎,现在还是要好好保重身体啊。

贺宣换了顿骂,倒是没有生气,听出来师傅是为自己做打算,就是这口气实在差了些。

把书桌上的资料,按照顺序叠放好,心里吐槽着,“拜师前,明明还是一副温和博学的样子,弄得自己不知道师傅的真面目,几日相处下来,就换了副面孔,尤其是看自己的文章时,那叫一个恨铁不成钢。”

不过师傅说的有道理,还是要听得,这种工作面试,自己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毕竟自己已经是正经备案在册的官员。

小主,

把自己安慰好了,贺宣收拾完,又去给师傅打饭。

等陆九渊在书院转了一圈,从山长那顺了点瓜果回来,就看到书桌上整整齐齐的,题目也解答好了,按顺序放在边上。

不由得摸了摸胡须,这个徒弟算是收对了,早知道徒弟可以用的这么顺手,在南边时就收上十个八个,自己这本书早就写好了。

贺宣不是师傅肚子里的蛔虫,要是知道师傅这个想法,才不会殷勤小意的伺候着。

吃过晚饭,贺宣回斋舍洗漱。

得知傅晶也不打算去这个文化交流集会,毕竟按水平按排名,他是有望科举出仕的,只要好好用功就行。

旁边屋子的孟长生年纪不大,就算想去也要过上一两年,丰叔明也不打算去,好像家中有些关系,要是考不上科举,也有别的门路。

其实今年入学的学子们能去参加文化集会的不多,大多是学长们,同年进书院的,除非特别原因,都要等上一两年,确定科举无望,才会往这方面发展。

甲号房这边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哪怕考不上,家里都做了安排,竞争激烈的乙丙号房。

家中钱财不多,没啥门路,书院中能考中的又是凤毛麟角,对于这样的机会,自然要好好把握。

哪怕在书院的三年,都去参加,也不一定能获得官员的青睐,自然是鼓着劲想去。

但书院也要挑选,不是谁都能去参加的,万一带个爱现眼的,不是砸自己招牌嘛。

所以啊,休沐前,书院出了一则公示,就贴在广场上,告知想参加文化集会的学子,选拔参加人员,按照旬考成绩名次来,名列前茅者优先。

公示什么的,贺宣没看到,围的人太多了,不过下山路上,就听到身边的学子们讨论这些,贺宣东拼西凑也就知道了。

下山后,没看到自家的牛车,反而是马车,要不是贺青站在边上,贺宣还不敢认。

上了车厢,不出意料,谢端在里面。

贺宣没问你怎么来了这种蠢话,反而口吻笃定的说,“三哥,你想我了。”

谢端看了贺宣一眼,明明什么都没说,却好像表达了千言万语。

贺宣内心雀跃,面上都带出笑意,看着三哥。

就在氛围正好的时候,谢端转身从车厢角落拿出一个食盒。

“饿不饿,给你带的,先吃点垫垫。”

这食盒是自己府上的厨子做的,上次见小四喜欢吃,特意让谢华掐着点送来的。

贺宣也不客气,用筷子夹了一个,先喂三哥,然后自己拿了一个吃起来,两人说起这几日的事情。

主要是贺宣拜师之后,习惯不习惯,相处的怎么样?

贺宣吐槽归吐槽,不过发自内心的说,师傅对自己还是很好的,毕竟自己晚饭都是蹭的小炒,而不是吃食堂的大锅饭。

谢端当个安静的倾听者,好像自己也参与了小四书院的生活,虽然贺宣满嘴的抱怨,言语间却隐隐带着炫耀,看来师徒两人相处的很“融洽”。

回到家中,贺宣已经吃的六分饱,午饭随意吃了些。

饭后,让三哥先去休息,自己带着罗家旺去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