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塞了棉花不成?
休沐日,贺宣回家,小竹来接,说起马勇的婚事,已经在筹备需要的用品,时间就定在十月二十。
选这个日子,是因为贺宣休沐,希望公子能去参加。
“主要是想感谢您的恩情,让我特意跟公子提一声。”小竹作为转达人,把意思表达到位。
贺宣想了想,要是自己回庄子,晚上能在宵禁之前回城吗?
不过确实好些日子没回去了。
“去吧,不过当日要回城,会早些离开。”贺宣交代下去,这事情就定下来了。
“马勇成亲,东西都置办好了吗?”
“还没呢,杨管事安排了东跨院,其中一间屋子作为他们的婚房,酒席就在西跨院办,这边桌椅齐备,吃饭方便些,席面上的菜色,大多从庄子里出,让他给些银钱就行,剩下的还要买红纸,喜饼...”
小竹因为经常进城,帮着采买了好些东西,说起来头头是道。
贺宣听着,觉得大家准备的还挺好,也不缺什么,自己就包二两银子做红封。
以后庄子里的人成亲,都是这个数起,像小竹,罗家旺这种管事,就封五两。
牛车晃悠着到了椿树胡同,贺宣进屋,三哥还没回来,先去厢房,看了小竹准备的木架子,是不是自己要的样子。
平时下人都在前院,自己住正屋,西厢房放了三哥的东西,偏房给谢华他们住。
东厢房一直是空置的,三哥也不往这边进,正好拿来放模型。
看完木架子后,贺宣想着该用什么材料做底,这个模型做好了之后,很可能会移动,要是没有牢固的底,一动上面的东西就散架了。
木板算是比较合适的,但是上面部分是真的草木,后期要浇水,木板就容易腐坏,用不了太久。
青石板之类的,就太重,不好移动。
贺宣蹲在木架子前,想了好一会儿。
小竹看公子皱着眉头,还以为是这个架子,尺寸错了,公子不满意,知道问题后。
主仆两个一起蹲在屋里,想法子。
“公子,你看陶土行不行,就是用烧陶的法子,做一块木板,当底子。”
这样重量可以控制,而且不担心腐坏,要是上面太重,移动的时候陶板下面还可以放木板,作为支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想法可以啊,小竹越来越能干了,这事安排下去,在京城附近找找,有没有烧陶的窑,能做这个尺寸的陶板,实在不行,做成两块,我们拼起来用。”
陶土比青石板总要轻些,先试试看,不行再想办法。
贺宣说着,站了起来,蹲的久了,小腿有些麻。
等腿脚恢复了,往正屋去,这会儿连底子都没有,想做也没法做。
中午吃的不多,贺宣在正堂泡了壶茶,配着点心,蜜饯,干果,填填肚子。
翻着《洪堰制度》,书里写的是不同地型如何引水,修好了沟渠,引来了水源,下游各分支分配水量,每个渠口都有看守者,根据水量上报,分配水源到田地。
贺宣边看边在心里换算着水量的单位徼,书中记载,量初入渠水头,深、广方一尺谓之一徼,指一平方尺的水。
一百二十徼就是洪口渠的最大水流量。
边看边算,看得有些艰难,抬起头,这会儿已经未时过半,三哥怎么还没来。
拿起茶水,抿了一口。
想着三哥说过,不能伏案太久,贺宣站起身,去院子里走走。
看着院子里种的这些花花草草,造型都不错,等游戏模型做出来了,可以移栽到上面。
不过三哥生辰在腊月,这些草木能活到那时候吗?
要不做两手准备,用枝条,布料这些做点假花草,要是真花草活不到那时候,还能替换。
这样一来,工程量又增加不少。
谢端这会儿在哪儿呢?
正跟仪宾,也就是姊夫说话,今日大朝会,安国公下朝的时候,告知谢端,让他下午陪母亲去郡主府看小外甥。
所以,迟迟不能抽身去椿树胡同,还要分心应付下仪宾。
里屋,母亲跟阿姊逗着小外甥,笑的咯咯咯。
外面,谢端跟仪宾客套,闲聊。
看过小外甥后,两人出来等候。
仪宾开始还找话题,跟谢端说说养孩子的乐趣,看出谢端心不在焉,时不时看看日头,开口询问,谢端就说无事。
两人就慢慢沉默下来,谢端心里记挂着小四,但是母亲这边也不好走开。
长公主:看到没,这种儿子,就是典型的有了那啥忘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