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听了最后一句话,不由得打了一个冷噤,他看了一下皇上,心中说道:“你要对所有老韭菜开刀了?”
忽然皇上抬起头问道:“先生,你觉得杨宪这个人怎么样?”
刘伯温回答道:“杨宪有相才,但相量略差点,不能容物,不能长期为相。”
“那么汪广洋呢?”皇上又问。
刘伯温回答道:“相才和相量比杨宪更不如。要是此人能人如其名‘广洋’就好了,可以纳百川。”
“胡维庸如何?”皇上又问。
“胡维庸有什么能力和本事呢?”刘伯温反问道。
“……”皇上想了一下,无法回答。
“胡维庸除了会巴结和奉承、溜虚拍马之外百无一能,他是一个典型的奸佞小人,他就是齐桓公身边的貂竖、易牙、开方之类的人物,皇上最好远离他为好。”刘伯温真诚地说道。
皇上微微地摇了一下头,不以为然地说:“朕觉得他对朕还是忠心耿耿的,他为了朕,把他的亲儿子都打死了,他这是大义灭亲。”
“问题就在这里。”刘伯温据理力争地说,“他当着我们的面打他的儿子,是打给我们看的,打死没有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清楚。他为什么不早管教他儿子?而是在冲撞了皇上,惹下了灭门大祸才打一打,我怀疑他是在用苦肉计,以求减轻其罪行,他这种人不会大义灭亲的。齐国的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将自己的儿子杀死,蒸给齐桓公吃,这引起管仲的怀疑:‘人情爱莫过于父子,对其子都这样残忍,对皇上哪来的爱心?’后来在齐桓公临死时,三个小人果然联合造反作乱。胡维庸这是种人,一旦当了丞相,掌握了朝政,必定毁辕破犂,祸害朝廷和家人,不信我们拭目以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生是不是对胡维庸成见太深,看问题太偏激了?”皇上哪会相信有这么严重,但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得不以为然地说。
刘伯温果断地说:“如果胡维庸为相后,五至八年不造反危害江山社稷,算我看走了眼,我愿挖去一只眼!”
皇上听了,良久沉默无语。刘伯温想了一下,然后用缓和的语气说道:“皇上,我刚才说过,易相犹如大殿换梁,非大木不可,现在无大木,就宁缺不滥,不可釆用小木,免得以后惹祸端。从古至今的各朝各代来看,所有丞相中有贤相如诸葛、魏征、郭子仪等人,也有李灵甫、杨国忠、秦侩等奸相乱朝纲的事发生,几乎好坏各占一半,我认为丞相制也实行了几千年,都是毁誉参半,皇上不妨试着废除丞相制,大权集中于皇上一身,由皇上统一管理,这叫中央集权制。皇上不妨一试。”
皇上一听,觉得这样倒很新鲜,这样大权可以高度集中,但他觉得一个人管理国家未免太累,就说道:“靠朕一个人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那不把朕累死?”
“不,皇上只管六部尚书,天下所有奏折分类送到各部去,由各部尚书将奏折处理好后再报皇上批准,这样皇上就少了很多事,皇上就不会变成批阅奏折的机器,皇上,这何乐而不为呢?”刘伯温说道。
皇上听了觉得刘伯温这个主意不错,他正想像秦始皇搞中央集权制,但他转念一想:“你刘伯温又不是神仙,不能事事都被你言中,朕就不信那份邪,偏要试一试,我就要先用一下这三个人为相,看一下后果如何,效果不好,再回头来搞废相制,实行中央集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