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浚!李铮满脸不可置信,甚至略有些带着其他意味的目光看着包国维,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开始刮起了大风,吹得窗户哗哗作响,
包国维没有继续道,而是静待李铮的思考。
黄浚,民国初年留学过日本,回国后在北洋中央政府任职,国民政府北伐后他凭着有留学经历和政府工作履历,进入了南京行政院工作,
随后得到时任行政院院长汪精卫的欣赏,被汪任命为行政院机要秘书,最近正忙着参与国府与日军华北驻屯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的谈判工作,
甚至今天开会的时候还与黄浚有过多次交谈。
“有证据吗?”,李铮并不相信此人会是日方的间谍,尽管有着留日背景,但这也不能算做嫌疑,
要知道国民政府诸多军政高官都曾在日本留过学,清末时期许多革命大佬也都在日本结社。
“没有证据”,包国维实话实说,甚至于他之前都没有想起过这个人,直到之前在监狱里温书麟提起了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的事儿,
他才想起来,中国二战初期的那个着名的黄浚案。
第二次淞沪会战爆发前,由于七七事变的突发和华北日军猛烈的攻势,蒋介石召集了一次最高国防会议,研究和决定对日作战的国策和战略,
会议主要内容就是趁着日军主要在华兵力集结在华北,以精锐部队快速歼灭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同时封锁长江最狭隘的江面,
夺取当时正在长江中下游南京、九江、武汉、宜昌等各口岸的日本军舰与商船。
但除了参会的诸多军政大佬(汪精卫、何应钦、白崇禧等人),还有一个不相干的人,黄浚!作为机要秘书参会,接触到了核心机密后,
黄浚转头就将消息卖给了日本人,导致淞沪会战失了先机。
见到李铮的态度,包国维不慌不忙,“证据随时可以有,只要你想查他,绝对能够查到线索”
“你从哪儿知道的这个事情?你才刚来南京多久,是学校里的人告诉你的?”,李铮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包国维受了隐藏在军校里的Chi党人员蛊惑,进而鼓动他们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