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戏弄

做官又分京官和地方官。

京官是很难当的。

京都皇城达官贵族云集,街上随便一个小小的打架闹事的,可能就是哪家的勋贵子弟,个个都是惹不起的祖宗。

一个普通的京官几乎可称之为微末小吏,又有大量御史言官监督管束,没什么油水,还有各种应酬和礼尚往来,没点家族根底要做京官还真是苦哈哈。

不过京官最大的优势是地处大魏权力中枢,与皇帝、贵族和重臣接触的机会多,得到提拔的机会也自然增多。

正常晋升的速度也比地方官要快一些。

即便是熬资历,京官也比地方官更容易熬到相对高的位置。

而地方官则与京官正好相反。

即便是最底层的胥吏,都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去捞钱,更不要说知县、知府这样的行政主官了。

他们不仅自己利用各种陋规去捞钱,还有很多人上赶着给他们送钱,灰色收入早就超过奉?了,所以才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

不过他们做官不是奔着捞钱去的,姜玉知道周见恒的为人。

只能说地方官权力是很大的,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几乎可以说掌握一地生死。

是为民谋利还是为己谋利,只在为官者的一念之间。

若是有心又有能力的,做地方官便能大展拳脚,做出一番功绩。

不过,地方官最大的问题就是距离朝廷远,没机会在朝廷和皇帝面前脱颖而出,故而晋升很慢。

要是“上头”没人,往往奋斗大半辈子,到退休时能晋升到知府一级就已经很不错了。

像按察使、布政使及其以上的地方高官,一般都是由皇帝亲自派遣的。

当然,若是相比较起来,最好还是应该先做京官,比如进翰林院做庶吉士,努力在皇帝和高官的眼中留个名,接下来便是进六部熬几年资历,做些业绩出来,然后再调任到地方去做按察使、布政使等一类的高官,争取跻身督抚,再回到朝时就差不多便能官居一品了。

至于是做京官还是派到地方,全看殿试成绩的排名了。

一甲进士,按照惯例,直接进翰林院授官职——修撰、编修,这属于“史官”,也就是编史修志之类的文字工作,而且翰林院不但当值工作,还有经筵侍讲学习。

翰林官又因经筵而不断熟悉朝廷仪制和国家要政;同时还形成亦君臣亦师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