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志胜回归

夷州。

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

在大魏所有州城里,给国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穷!

特别穷!

这里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这里的百姓多以采摘药材为生,良田肥地是少之又少。

偏偏越是深山老林,多有毒蛇猛兽,危险重重,有些地方甚至人烟罕至。

没点本事的普通百姓也只能在大山外围采点山货和打一些小猎物。

可这些东西在别处可能卖出高价,但在夷州境内却是便宜到令人发指。

皆因此处山高路险,就是有好东西,也走不出去,而这些东西不能换成金银米粮,又如何能果腹?

任何东西,在生存面前都显得那样无用,唯有粮食重要无比,偏偏这却是夷州百姓最为缺少的。

李志胜到任冬川县后,经了解这里的情况,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姜玉曾与他说过的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

他比任何时候都要明白,一条通达的大路对于夷州的百姓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他曾亲眼看到有农户家中没有米粮,只能以人参煮汤充饥。

可常年营养不良的他们,身体本就虚弱,哪里经得起人参这样的大补之物?

这在外面价值百金的人参,在他们手上,卖不出去,换不成米粮,反而成为了催命的毒药。

他也曾见到有猎户家里放着成堆的皮毛,每日以肉干为主食,听说已经几月不曾吃过一口米汤了。

烟熏晾晒过的肉干,在外面是难得的一味吃食,可他们常年做为主食来吃,又没有那么多的调味品调剂,实在算不得什么好口粮。

当时他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他一定要改变这里的状况。

就算无法开垦良田土地,也一定要修出一条通往其他州府的路来。

只要这里的药材和皮毛能通往外地,那便能买回大量的米粮。

不过他可没忘记,曾经的李大人所遭遇的事情,若要把所想之事办成,首先第一件事便是要先拨开这夷州头顶上的黑幕才能得见天日。

就在李志胜为冬川县百姓苦思接下来的出路时,张县丞奉上了前几年的衙门账册。

“李大人,这些都是冬川县之前几年的出入账册,请大人过目。”

李志胜心下一肃,来了来了,他带着考验过来了。

能不能苟住这条命,就看他此刻表现了。

新官上任,都是要清点衙门财政的,看看衙门公账上有多少银钱。

这种交接事宜本应是现任县令与上一任县令交接。

不过,冬川县情况特殊,自从上一任县令李子安突然暴毙后,这冬川县令便一直空置了起来,直到李志胜主动到任。

对于这些事情,李志胜当然是心知肚明的,但他只是装作不知的样子,随手翻了翻账子,便放在一边,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不是三年一任便清对一次吗?”

张县丞低下头,目光闪躲,陪笑道:“呵呵,大人有所不知,自上一任县令离开后,我们这里已经几年不曾有新的县令大人前来了。”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着李志胜,眼睛盯着他,语带试探地道:“说起来,大人与前任县令大人还是本家呢,都是姓李。”

李志胜愣了一下,随后那圆圆的脸上,小小的眼睛都笑眯了起来,作出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来。

“是么?还有这回事?那可真是巧了。可惜我家世代平民,到我这里还是第一个能当上官的呢,这还得亏了我聪明,不枉我一听说有这么个空缺便主动去吏部请了来。”

说着又摇头晃脑地道:“唉呀,那也是前面的人没福气,这天高皇帝远的,以后这冬川县的一切,还不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真是比在别的地方自在不知道多少倍。”

他一番唱念坐打,再配上那圆润润的长相,当真是把一个乍穷暴富、一朝得志的市侩嘴脸展现的淋漓尽至。

张县丞对他话里的真假倒是没有怀疑,在确定李志胜来继任县令一职后,便有人打听过消息了。

就是怕这人身后有什么人撑腰,这才不敢轻举妄动。

不然也不会在他到任都一个多月了才来找他。

这个李志胜不过是一个没什么背景的平头百姓出身,往上数八代都没有读书人。

科举时考得还是个同进士的出身,要不是他自己脸皮厚,说不定还给人送了礼,不然哪里轮得到他当县令?

这种人跟京里那些大人物更不可能有什么关系,而跟他关系最好的新科状元现在也死了。

所以,这人不足为虑。

如今见他这副样子,张县丞嘴角不着痕迹地扯出一个嘲讽的笑。

真是个蠢货!

心下略有不甘,这样的蠢货都能当县令,而他自认才华不输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