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寻听谢煜这么说,便也不纠结了。
继续问道:“除了这个,应该还有别的事吧?”
谢煜叹了口气,无奈说道:“是,什么都瞒不过你。”
京都确实是不太平。
很多心思细腻的大臣发现,好像自从皇后生下皇长子之后,宣帝进后宫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有人说这是帝后感情深厚,对那些妃嫔不感兴趣,是为了照顾皇后的情绪。
可这样认为的是少数,谁不知道自古帝王多薄情,谁会相信一个皇帝会因为皇后的情绪而冷落后宫?
况且,宣帝不去后宫是真,可宣帝去皇后宫里的次数也算不得多。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不会引起朝臣过多注意,除了那些有女儿在后宫的大臣们,谁关心皇上今儿睡在哪个妃子宫里,明儿又会翻谁的牌子。
但是宣帝还有一个很不对劲的地方,就是他竟然会隔三差五地就取消早朝。
作为一个帝王,这哪里能行?
于是那些老臣和御史言官便开始劝谏宣帝。
宣帝在还是宣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和善易接触的人,本以为宣帝总会听进去朝臣的谏言,最起码至少不会招来祸端。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因为御史台上谏太过,宣帝在一次早朝上面,直接下令剥去那人的朝服,直接就拉下去了。
这下就惹了马蜂窝,一名仗着自己资历老,历经三朝的元老,凛然上前高声斥责宣帝,还脱去官帽以自身性命做要挟,让宣帝收回成命,下罪己诏,承认自己错误,改正自身。
说着,作势就要朝着朝堂上的柱子撞去。
或许他本以为,自己血洒朝堂是宣帝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事,必定会出言阻止,令人拉住自己。
可谁知,宣帝一言未发,就那么冷冷地看着下面的一众大臣。
结果,那已经年逾八十的老臣,就这么撞死在了朝堂之上。
人都已经躺在血泊中了,宣帝还是未发一言,扫视了一圈之后,便站起身走了。
安福海慌慌张张地喊了一声“退朝”便也跟着离开了。
从这天起,宣帝上朝愈发懒散,经常连着好几天不见踪影。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忽然,宣帝就在早朝上提出了要立太子。
大臣们的心里忽然就没底了,宣帝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年纪轻轻刚刚登上帝位这才多久?不仅不积极处理国事,还这么快就要立太子,实在是太反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