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皆看出此刻趁着酒劲,云淑妃一时性情嚣张,不敢与之反驳,只一味安静地看着艾贤妃,等着她与之抗衡。
“本宫并非此意。云妹妹精通诗词歌赋,此乃御殿之内众人皆知之事。然则论及诗书,到底与管事之能有所差别。一旦妹妹面对诗书游刃有余而对协理之事无能为力,岂非辜负了陛下一番厚爱。再者,只怕会有损妹妹的美名。”艾贤妃素来察言观色,自然看得出来今日云淑妃来者不善,随即语气谦和地安抚道。
为着云淑妃这句话,现场一下子冷静起来,甚至无人敢大声出气。
而皇帝到底不曾昏了头,不曾被云淑妃疑惑得神魂颠倒,随即劝说道:“协理之事来日方长,何必急于一时。再者,你资历的确浅薄。连昭妃、礼贵嫔尚且不曾如此,只怕你这一得势,会叫御殿诸妃心有不甘。一旦她们对你阴奉阳违,只怕有损你的名声。何况,现有皇后与瑶姬、艾贤妃三人操劳,御殿之内已然如此平和,你又为何多此一举,奔波劳累,将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呢。”
皇帝如此金口玉言且在情在理,自然叫云淑妃不敢恃宠生娇,继续反驳,只得含了恨恨的目光,不甘心地与皇帝对饮起来。
然则就是是日这一回事,叫御殿之内所有嫔御尽数看出了云淑妃的野心——有了皇后自贵妃登临后位的例子,只怕换做云淑妃亦无不可。
论其缘由:其一,云氏一族在前朝的权势固然孱弱,可就是这一份孱弱叫皇帝愈加毫无后顾之忧,不会被人明里暗里强迫着左右朝政与储君之事;其二,因着皇后身居凤座,前朝黄氏一族隐隐有再度崛起的势头。皇帝原本打算借自己驾崩之前的御诏与早早留下的遗诏一同择定新帝,可偏偏黄氏一族仗着皇后的地位,暗地里胁迫皇帝立皇后养子为太子,在朝堂之上多番提及,叫皇帝心里头甚是不悦。如此一来,纵使皇帝有这份心思,只怕亦不会如此行事。此刻扶持云氏一族上位,与黄氏一族相抗衡,只怕系绝妙的办法。其三,依着多年的冷眼旁观,我隐隐觉得皇帝此番并非色欲昏头,而是假借这一出戏来绊倒黄氏一族。固然皇后身居后位,将御殿之事尽数办得井井有条,到底架不住她膝下有了一个名正言顺地皇子,来日可顺理成章地登上皇太后的宝座。如此一来,黄氏一族只怕会成为大楚第一的名门望族,在前朝之中的权势与威望会愈加庞大。有姚氏一族的先例在前,皇帝自然不会允许此事在他眼前发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眼见云淑妃如此性情,我心里不由得想起当日的兰妃:她当日初入宫时亦如此嚣张跋扈,借着自身出身尊贵,哪怕面对当日的陆贵姬亦毫无畏惧之色。云淑妃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竟敢如此直白坦言,意欲染指协理御殿之权,只怕有在皇后统辖之下而四分天下的念头了。
皇后固然在云淑妃的生辰宴席上不出一字半句,到底无人摸透她心底里头作何感想。是日的筵席就此结束在云淑妃恹恹不乐、借酒消愁的愁眉之中。
皇帝似乎就此对云淑妃多了几分愧疚,对她的宠爱愈加深厚了。无人不感叹:纵使当日的我亦不曾被皇帝如此毫无节制的宠爱笼罩。所有人眼见如此情景,纷纷猜测起来日一旦我被废,她会否与嬛长贵妃并肩。可见相士姑布子卿的话在皇帝心中何等分量。
我从未看出原来云淑妃系如此意志坚定之人,时不时便会借着关怀皇后与嬛长贵妃、艾贤妃玉体之名,前去请安,有时一日多次,甚是殷勤。
外人皆看得出来,她不过系借此叫皇帝知晓皇后她们三人分身乏术,对于御殿之内所有事宜,并无完全的精气神来处理。然则,这终究埋没在皇帝的装傻充愣之中,只一味地夸赞她得宠而不失礼节,对上不失尊敬,待下不缺礼数,堪称御殿诸妃之典范。眼见此计不成,云淑妃只好作罢。
如此流言蜚语进了长乐宫的仪门,叫倚华听见了,不由得笑起来,直摇头无奈道:“依着今日这架势看来,只怕当日兰妃在世亦无如此行径。可见陛下这一番突如其来的宠爱叫云淑妃一时言语无状,生出了一些不该有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