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也是要钱的,多拖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钱,当然是速战速决的好,至于战争的结果如何,大家信心百倍:我国的自卫还击战,从来没有输过,这次也不会例外。
陆向北他们走后,叶荞他们也快要开学了,叶荞和何英、周睛带着孩子们搬回了东海,有了李小梅帮忙看孩子和做家务,叶荞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写作上,当然,她也多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早晨和晚上都会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以此获得战争的最新消息。
这场战争打得很艰苦,不知道牺牲了多少有志男儿,叶荞的心也揪得紧紧的,为了纪念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英雄,她加班加点写完了那个长篇并且寄了出去,然后她打算以几个年轻战士为原型,尝试着写一篇表现部队生活的小说,她取名为《我们的热血青春》。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部小说,她还特意返回部队采访了张副师长、秦参谋长、梁时钰和几个战士,充分了解了这个时代的官兵在部队的生活才正式下笔。
叶荞前世是一名真正的战士,她虽然只活到了三十五岁,但在部队待了二十多年,就是休假也是跟战友们在一起,非常熟悉部队的生活,代入到这个时代后很容易就产生了共情。
她文思如泉,废寝忘食,除了上课,她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饿了随便吃几口,困了就眯一会,最大限度的压缩了休息时间,她只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写完了《我们的热血青春》这部三十多万字的小说。
小说写完后,叶荞第一时间寄去了湘省的出版社,出版社看到了军事题材,第一时间进行了审核,审核通过后就开始了排版印刷,然后给她寄来了样书和第一版的稿酬,叶荞把这笔稿酬和上一本小说的稿酬都捐给了部队,用以改善训练场所。
“叶荞同志,我们代表部队感谢你的慷慨解囊。”陈政委和张副师长代表部队接待了叶荞。
“陈政委,张副师长,你们太客气了,做为军属,能为部队和战士略尽绵薄之力,我感到很幸运。”叶荞笑着说。
“我们师长夫人的觉悟就是高。”陈政委对她比了个大拇指,他是一个有近三十年军龄的军人,全部身心都扑在部队建设上,对于叶荞把自己的稿酬捐赠给部队是非常欢迎的。
“陈政委说笑了,我是一名军嫂,当然希望部队能建设得更好,可惜我能力有限,不能给部队提供更大的帮助。”叶荞不好意思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