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裕同摸了摸下巴,沉思片刻后说:“宣传是一方面,我们也得和港英政府里的其他官员打好关系。不能把宝都押在港督一个人身上,多几条路,多几分保障。”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霍先生看着大家,语重心长地说:“大屿山开发计划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关乎我们几家的未来,也关乎港城的发展。刚刚阿彤说不能押宝在未来的港督身上,我有个想法,这也是我这么着急将各位召集到一起的原因。”
大家都将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等待他的后文。
“如果尤德病逝,根据英国现在的政治格局,在英国本土的政治势力中,查尔斯王子、西敏寺公爵的呼声比较高,在尤德上任前,他们也有谋求出任港督的意图。”
在原时空,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一度被选为香港总督的候选人之一,在英国外交部提交的继任港督候选人名单中高居首位。
西敏寺公爵也是当时英国外交部提交的继任港督候选人名单中的一员,排在查尔斯王子之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霍先生见没有人发表看法,继续说道:“除了英国本土之外,还有两个人有资格接任港督的。一个是起草《中英联合声明》的卫奕信爵士、一个是布政司钟逸杰爵士。”
卫奕信是英国着名的汉学家,专攻近现代历史,对中国事务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他毕业后投身英国政界,曾在外交部东南亚司出任驻老挝三等秘书,后于1984年升为主管亚洲太平洋区外交及联邦事务部次官。还曾参与起草《中英联合声明》,并担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首任英方首席代表,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和处理香港事务的实践经验。
卫奕信属于英国外交部的“知中派”,在当时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大背景下,他的立场有助于英国与中国进行沟通和协商,推动香港平稳过渡。
钟逸杰时任香港布政司,在港英政府的架构中,布政司是仅次于港督的重要职位,在港督出缺等特殊情况下,通常由布政司署理港督职务。
钟逸杰自1957年到香港任职,在香港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殖民地管理经验,熟悉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情况,曾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如新界民政署署长、政务司等。
钟逸杰能操流利粤语和写书法,这使他在与香港本地居民和各界沟通交流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有助于在过渡时期稳定香港局势,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