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一个厂子尚且不容易,何况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

多看报纸就会发现政策时不时的细微调整,尤其是领导人的变动,更能看出变化,是好的,向上的变化。

不过太细的话,梅主任没法同谢泷西说,年轻人半懂不懂做出的事最难以保量后果。

谢泷西收回目光,点了点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梅主任更多的是对国家天然的信心在里面,谢泷西则是已经见证过国家成长和进步了。

“肯定会的,这两年比较松,我们抓紧时间折腾一下,等裴照临正式调回来,就不会弄了。”谢泷西认真道。

他们都是有计划地在行动,到年底把腊肉弄完,明年他们就会停手。

明年又会是动荡的一年。

谢泷西从梅主任这边回去后,回想起上辈子的一些事,催着裴照临去找有养猪场的公社合作,把腊肉特产做为福利,带到沪市商业局来。

谈合作都是有条件的,公社养猪场基本都是卖生猪,卖到供销社或者肉联厂。

裴照临则是去跟他们谈加工,加工的工人从哪里来,当然是在知青中找。

做成腊肉后,价值翻番,再带到商业局这边来谈。

为了更好的促成合作,谢泷西让裴照临给包腊肉的牛皮纸上印上“知青腊肉”四个字。

这些年来各种动员下乡,现在知青做出些成绩来,是不是应该支持一下?

这个主意出得绝,陈述几个知道的时候,大腿都差点拍烂。

这一弄就不是裴照临一个人的事了,陈述也跟着他一起,再找到各个大队的知青队长,大家齐心协力想要把这件事做成。

大家很快有序地动了起来,统计出栏量,跟着做腊肉好手的老乡研究怎么熏得更香,统计总共能做出来多少。

不止是附近的公社,忙到最后,大半个县都动了起来,还有人主动来找他们的。

裴照临忙得喝水吃饭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人看着往下掉肉,没几天脸颊就凹了下去。

当然,再忙他们自己和私人猪场的合作,也都要盯紧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