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摊不大,但味道是真的好。
香料和配菜都是花的功夫的,吃起来别有风味。
连小摊老板都说,他这面摊上一些特色香料和配菜,得是有知青从滇省那边回来才有,要是没人回城,那这些特色也没了。
“你们没试着找过运输队帮忙带吗?”这会面摊上的人不多,谢泷西边吃边问。
老板点了点头又摇头。
怎么没试过,他们想了不知道多少办法,但要么是费用太高,要么是人家瞧不上这点小油水,要么是不上心保存不当,带回来的根本就没法用。
“不过我们也想开了,有的做的时候就做,没得做的时候,做别的嘛,反正下乡几年,别的不说,厨艺是练出来了。”男知青还挺乐观的。
说着,又抬起下巴,点了点篮筐里新鲜青绿的青菜,嘿嘿直乐,“种地种菜也不错,都是我们自己种的。”
他们没地,但家里有院子。
回来闲得慌,遭家里嫌弃,就开了地种了点菜,没成想这会开小摊还用上了。
最主要的是,别看摆小摊辛苦,但真能赚着钱。
去年刚回来那阵子,突然回来也没个工作,在家里吃白食,结果高考还落榜,爹妈不说,哥哥嫂子都开始摔碗了,连侄子侄女话里话外都瞧不上他。
菜也是心里太苦闷才种的,顺便叫上关系好的胡同兄弟一起种。
后来菜太多,还想过去卖菜。
但他们根本就拼不过郊区的老农民,人家有地,品种多还舍得吃苦,天不亮就新鲜采了担出来卖。
他们试了几回,这活太累太细碎,为了几毛钱跟婶子大娘掰扯不完,心累。
后来也是几个人坐一起怀念当知青时的日子,觉得那会虽然辛苦,但大队还有他们的容身之处,桌上多吃口菜也没人天天摔碗挤兑。
说着说着怀念起那边的食物来。
后来就顺理成章支了这个小摊,正是开学那阵开起来的。
说起来还怪心酸,当年的中学同学,不分高低贵贱通通下了乡,又一起回了城。
结果人家高高兴兴去大学报到,他们成了人人看不起的小摊小贩。
不过等周末一统账,心酸就淡了。
“你们也是知青吧,来寻门路的?”老板善谈也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