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15块钱也没啥,左右不亏本,冷门货都是要亏本清仓的,不亏本就是赚。
小主,
胡老板寻思着要去庙里烧烧香,他运气该多好,才遇上楚榆这种冤大头,一下子帮他解决了四分之一库存。
胡老板合不拢嘴,“我这批库存都给你留着,你卖得好记得再找我补货,补货我再给你便宜2块钱,黑色43,红色38一件,怎么样?”
楚瑜自然没问题,沈珠雨却有点忐忑,黑色羽绒服没啥问题,可一下子就拿了50件红色的,是不是太冒险了点?那么跳跃的正红色,她们能卖给谁啊?满大街也找不出两个穿红衣服的!
楚瑜却不急,以前没人穿不代表以后没人,她非要把“过年穿红色新衣服”这样的概念,提前灌输给她的客户,做品牌就得卖概念,客户没有这种概念,自然没有消费力。
只要把概念散播给顾客,过年买红衣服会变成传统化,楚瑜的衣服还愁卖不出去。
楚瑜又看上一款港货羽绒服,进价要83,贵的要命,但这个港城小牌子很有设计感,羽绒服面料、款式、拉链都下过功夫,楚瑜寻思着这牌子要能做下去,一点不比鹅牌羽绒服差。
这么好的防寒羽绒服,楚瑜怎么能错过?最终以78的进货价格,拿下十件。
楚瑜一早就花了小三万,款式倒是挺全的,大衣、羽绒服、棉袄、毛衣、裙子、裤子、围巾、帽子啥都有,三万块钱的货,却摆不满四间门面,要么说做服装压货呢?
剩下的两万块钱,楚榆打算进一批喇叭裤。穗城的喇叭裤款式极多,大喇叭、小喇叭、黑色喇叭、牛仔喇叭、加棉喇叭、不加棉喇叭、低腰高腰,啥都有!
喇叭裤被做的极具时髦感,搭配棉服是个很好的选择。
楚榆进了上百个款,得亏穗城批发市场洋货多,楚榆才能挑选的出来,可她总觉得还缺了点镇店之宝。
她有种啥都有、却又啥都不精的意思。
胃口被薄纱百褶裙养刁了,想再来个国民爆款,每天开门就能看到客户排队买衣服。可不论是羽绒服还是开司米大衣、喇叭裤都缺了点意思。
楚榆打算先把手头的货发回家。
她给戴东林拍了电报,戴东林交代老马的车队帮她运货。
楚瑜盯着工人把货装上车,又给舒二舅拍了电报,交代二舅帮忙接货,她和沈珠雨则没急着回去,在穗城多留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