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顶刊柳叶刀

临床上的工作既繁忙又充实。

拿到手术权限的陆安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在普外科尽情的施展着自己的手术技能。

至于“游走的鱼刺”那篇论文,陆安没想着自己独占,而是让这个治疗组的大家一起来共同完成。

周末,整个治疗组的人都没有休息,陆安把他们集体叫到了实验室。

也正因为是周末,实验室的人不多,惹人烦的李浩并没有来。

陆安将最后一张CT三维重建图导入论文配图,屏幕上幽蓝的血管影像中,一根细如发丝的异物正斜插在肝动脉分支处——那是条游走的鱼刺。

"第43版修改稿。"方任勇顶着鸡窝头冲进办公室,手里U盘还带着打印机余温,"JAMA Surgery的审稿人非要我们补食管瘘管的组织学证据。"

邹睿从显微镜前抬头:"我刚把HE染色切片数字化,肉芽组织里的鳞状上皮细胞能证明瘘管形成路径。"

他调出病理图,被鱼刺划出的迁延轨迹像条狰狞的蚯蚓,从食管中段直通肝门。

曹野突然猛地从电脑前抬起头,眼镜滑到了鼻尖:"隋代巢元方记载过'骨鲠行脉证'!这绝对能堵住那个质疑中医参考价值的审稿人!"

陆安揉着太阳穴轻笑,墙上贴满的解剖图随风轻晃。

一个月前那个惊心动魄的病例“游走的鱼刺”正在蜕变成学术明珠。

"这里要加时间轴。"陆安在触控屏上勾勒出鱼刺迁移路径,"从食管中段穿透肌层,沿纵隔间隙游走到膈肌脚,最终刺入肝动脉鞘——这种解剖学异常比中彩票还罕见。"

方任勇调出动态建模软件,血管网络在屏幕上绽放如血色珊瑚:"我给动画加了血流动力学模拟,审稿人肯定买账。"

论文最终命名《食管-肝动脉异物迁移:当古老中医预见到现代影像学》。

投稿《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那晚,整个团队挤在医生办公室啃披萨。

众人忙碌了大半个月,除了临床的活儿,还要来完成这篇case report,虽然忙碌,但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神色。

case report的审稿期不长,不像其他论着那样动辄几个月或者大半年,又或许是这篇“游走的鱼刺”够罕见,所以众人只等了一周,便收到了期刊的回复。

当投稿系统显示"Under Review"时,众人还在跟着陆安查房。

普外科病房的晨光里飘着消毒水与米粥的混浊气味,陆安正俯身查看3床的引流管颜色。

实习生林小雨捧着病历夹跟在他身后,突然被方任勇撞了下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