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壁画是一种可靠的资料记载。
新王国时期,与以往相比最显着的特征是在存档工作、契约、统计表、征兵表、命令、备忘录、税收表、书信、流水帐、清单、规定、案件副本等方面都需要记录。这种记录工作的完善是国家控制强化的标志,同时也显示了新王国政治秩序的进步,国家统治的有序。
与埃及贸易相关的是货币问题,当时没有硬币,但埃及人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交易制度,金属和谷物等媒介物被用一种“公正度”来定价。根据其重量来估计其价值,单位是德本,大约等于今天的91克,其中官方似乎发行一种金属块,每个价值十二分之一德本,这种金属圆环有人称之为“实际的硬币”。
在新王国早期,埃及的银金比价是1:2,而这个价值在后期被慢慢缩小以至于颠倒了过来,所以早期的白银是很值钱的。铜的价值一般只等于白银的百分之一,以德本为单位。而铜于谷物的兑换值一般是在2德本换一卡尔一袋这个标准上。
但是埃及人一般不用这种金属圆环,而是更多的使用金属原料,以及一些日常用品来支付,他们用已有的货币价值来估计货物的价值,再以同等价值的货物交换。
到第26王朝时期,古埃及的货币已经逐步具有后世货币的主要职能,而交易中的贵金属可能是由国家统一冶炼的,从而保证贵金属的价值。这为埃及铸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在第29王朝时期,埃及人仿照雅典钱币进行铸币。第2代法老哈考尔是埃及铸币的先驱,在引进雅典的钱范基础上铸造了第一批埃及铸币。但铸造的钱币在重量、币面图案以及成色方面,与雅典钱币几乎完全一样,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埃及铸币。
第30王朝时期,埃及人铸造的钱币逐渐埃及化,出现了真正的埃及铸币。第1代法老和第2代法老的铸币,在图案与文字上加入了埃及文化元素。
到新王国末期,埃及的货币具有明显的金属化发展态势,白银逐渐变成钱的代名词。与此同时,贵金属可能具有了货币的支付功能,一封书信提及用法老国库中的黄金来交税。从公元前9世纪开始,在婚约、借贷契约、租赁契约、买卖契约中,往往会出现“称出银子”这样的表述,这表明银子此时可能具备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这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