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21

菀菀好笑的看了她一眼,认真道:“能让二爷知道的事情,我不会瞒他。在朝廷开通丝路之前谴人出关并非小事。

若出状况,凉州乃至一路的将士都要承担风险。我只是想挣些银子罢了,可不想牵连二爷。

我虽相信刘忠忠心有谋,却也不能万分保证他如果遇到变故,绝不会背叛。况且,朝廷之所以迟迟未有动作,也是因为准葛尔的新可汗并非全然顺服。有二爷的人守着,一则是个制约,二则也能护着他一些,到底是陈嬷嬷的孩子。”

“夫人心善。这一路有个照应,想必刘忠也没那么忧心了。”元序奉承一句,又有疑惑。“只是,夫人若想挣银子怎么不让刘忠直接在京城经营?这天下最挣钱的买卖不都在那儿吗?为什么让费心费力的让人去那些蛮荒之地?

奴婢听说准噶尔穷得很,那边一到了冬天就寸草不生,那里的人连饭都吃不上,所以才每年秋冬便要犯边抢些东西回去过冬。

准噶尔都这样了,再往西岂不更荒?那样的地方能有什么好东西值得主子费心?”

也不怪元序觉得大清之外处处是蛮荒,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深深植入到这片土地的百姓心里,即便是许多灾民也发自内心得觉得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是最好的。

故土难离,归根落叶……有太多太多理由将人困在一隅。这固然形成了华夏民族有别于大多游牧民族或其他文明对自己土地和文化得归属感,更有利于统治阶级统治,但也极大限制自身对外界的探索。

尤其是满清入关之后。他们也清楚仅以八旗兵马入关占领容易,长久统治不住。

所以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几十年不断的文字狱、对汉民的严刑镇压,打击异己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虽然支持汉人为官,但却禁了无数能开启民智的书籍,坚定的实行愚民政策。

如此这样也就罢了,后世总能用民族融合、开疆拓土来安慰自己。

但愚民背后,是统治阶层连自己都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