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春:“行。”
石林:“大春你拿几个火耗子、小手花、蹿天猴来放放,叫我们看看好看嘛,行吗?”
杨大春:“行。”
孙大栓、孙二栓兄弟俩,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声不响的离去了。
剩下的几个孩子,连说带玩的,一直到太阳压山的时候,才散去各自往家走。
杨大春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拐过一个房犄角儿,看见孙大栓、孙二栓兄弟俩,在不远处的房根底下,单腿跪在地上,不知道在干什。杨大春加快了脚步走到孙大栓、孙二栓的背后一看,原来他们兄弟俩,正用削铅笔的小刀儿,在砖墙上往下剐白碱面哪(白碱面里含硝元素)。两个人的一双小手上黑的、白的、红的非常的脏。黑的是木碳面染的,白的是碱面染的,红的则是天太冷冻的。冻的兄弟俩不停的,用棉袄袖子擦抹,冻流出来的鼻涕。这就中了一个谜底,谜语是这么说的:什么东西不怕冷?什么东西不怕热?谜底是:鼻涕不怕冷,天越冷越往外流。汗不怕热,天越热越往外冒。杨大春问:“大栓哥、二栓你们俩在这剐碱面干吗用啊?”
孙大栓、孙二栓兄弟俩听到杨大春的问话,都站起来转过身看着杨大春。杨大春一看这兄弟俩都成了花猴脸了,脏的很哪。大栓冻的打了个冷战:“我们家走裹嘀嘀鸡,今个后晌放着玩儿。”
注:嘀嘀鸡是用一硝、二磺、三木碳比例掺和在一起制成的火药面儿,用纸裹成大人手指头粗细,长短的卷儿,一头粗、一头细。放着玩的时候一只手拿着卷的细头儿,用火柴点着卷的粗头儿,纸卷里就会发出“嗞嗞”的响声冒出火花儿。嘀嘀鸡就是没有钱的孩子们,过春节时买不起炮竹放,自制的一种烟花,过春节时放着玩的玩意儿。人穷了,也是给人发明、创造的一种动力和智慧。
杨大春看着兄弟俩,冻的全身不停的哆嗦着,上下牙齿磕碰着发出“嘚嘚”的响声,皱了一下眉头:“天这么冷你们俩就别剐了,要是把手冻坏了,过了年一开学就写不了字了。”
大栓:“我们再剐一会就剐够了,我们俩把木碳跟龙磺都擀好了,到家就裹当误不了,今儿个吃完后响饭放着玩儿。”
孙二栓嘴里发出“嘚嘚嘚”的晌声后:“大春哥你今个后晌吃完饭,上我们家找我们俩玩去吧,你、你看看我们裹的嘀嘀鸡好、好看吗?”
杨大春眨了眨眼,沉思了片刻:“行。天都快黑了,你们俩再剐会儿,就紧着家走吧。”
孙大栓、孙二栓兄弟俩点了点头:“嗯。”
杨大春:“我前家走了,我吃完了后晌饭就去找你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大栓:“行,一会我们也家走。”
杨大春转身往家走。
孙二栓看着杨大春的背影:“大春哥你想着找我们俩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