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人们在村里的黑板报上,看到了李真钢为表扬,孩子们义务给队里,剥玉米的先进事迹,编的几句顺口溜儿:
“秋夜冷风嗖嗖响,”
“小孩场里剥棒忙。”
“冷饿困累真难搪,”
“人人表现很倔强。”
“名利不图心向党,”
“学习英雄好榜样。”
一九六七年的春节来临。
农历腊月二十九,生产队里放了假。人们都安排家里的事情,准备过大年。
农历腊月二十九的下午,范祥照、杨江波、钟平、姬思忠在队部的粮库里出来。钟平手里提拉着半口袋,搓成碎叶的山药叶儿,姬思忠手里提拉着,一个小白布口袋儿,里面装着十几斤玉米面儿。范祥照、杨江波锁好了粮库的门儿,四个人一起来到了队部屋里。钟平、姬思忠各自把装有山药叶的大口袋,装有玉米面的小白布口袋儿,放在了炕上。
李同从外面走进屋来,看了一眼炕上的大、小口袋,问:“这是赶明儿个一早些,吃忆苦歺的东西啊?”
范祥照:“是。李同哥,赶明儿个一早些起来,我跟江波来,咱们仨蒸吃忆苦歺的窝头儿。”
李同:“行,傍黑子我就把山药叶跟棒子面儿,掺和好了。”
杨江波:“李同哥,三十后晌停电点忆苦灯,你想着预备下点煤油。”
李同:“我今儿个头晌午,就上合作社里(商店)把煤油打回来了。”
姬思忠看着李同:“大伯,这么些个山药叶跟这么点的棒子面儿,掺和在一块蒸出来的窝头儿,有法吃吗?”
李同:“有法吃。咱还甭说咱穷人,在旧社会吃的不跟这个好,三年困难时期,咱连这个都吃不上。饿的我都吃过礁泥瓣儿。”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