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办法让我上岛看看吗?
陆惜之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袁晏溪坐在那,足足有十分钟没有说话,以她的了解,男人此刻在心里做着定夺,衡量着利弊,所以没有出声打扰她。
“可以,但之前,我先带你去个地方。”说着,他便起身,率先走了出去。
位于京城三十里的法华寺一带,有一个的校场,除了校场之外,在它旁边还有一片用竹墙圈起的土地,这片空地早就已经变成了一个作坊,那是城内最大的铁器作坊,在竹墙内,有五座老旧的化铁炉熊熊燃烧着,上百名城内以及附近乡下工匠在那里忙活着,将炉中的废铁熔化成铁水。
虽然校场现在看起来规模已经不算大,可在前朝却是唯一的兵器打造地,全大靳各类工匠都在这里工作。
在以前,阳城的织布业最为兴盛时,这城内外还有纺车、织机不下数万台,城内外更有数千名木匠、铁匠、铜匠各类匠人制造各种纺车、织机。
祁天印个性温和,爱好风雅,这十几年来,更是大力发展棉纺业,干脆将离阳城最近,物产丰富的云城整个变成了纺织城,将所有的纺车和织机集中运到了那边。
所以,对于朝廷里常年行军打仗的武将们来说,太和帝不重视军防事业已是共识,所以这间兵工厂早已衰败,幸得以常重虎为首的几位将军再三请愿,才使得部分有能力的匠人仍留在这里,也正因如此,才轻易寻得上百名工匠,被聘于此为军中制作各类兵器。
进入作坊,陆惜之便看到木架上的一柄柄长约七尺有余的长枪拄靠于架上,这是工匠们为军人打造的装备,一种最廉价、最普通的兵器,之所以选择这种武器,仅只是因为它廉价,易造,大江南北的军旅大都以此为武器。
“哎,你们就用这个打天下吗?”
瞧着那一杆杆长枪,陆惜之只能在心底叹口气,火药在唐朝时就开始被用于军事,而且使用极为广泛,实际上她也听父母聊天时也说起过大靳境内有很多硝石和硫磺矿,所以,除了道士,民间亦有许多商铺用来制作烟花。
袁晏溪也说过,之前太和帝大寿时,那些第一次从欧洲来访的使者,就有人携带了鸟铳,宴会结束后常重虎还说服祁天印购买了十支。
走到一间屋子,袁晏溪一把推开门,作出请的姿势,并走到一旁,拿出一样东西,递给她看。
陆惜之接过来,这是一把很原始的鸟铳。
“这把鸟铳的威力着实不让人满意,虽说它已经比大靳现有的武器先进很多,可是其口径偏小,口径大约只有一厘米左右,这种火枪别说是三十丈开外的威力极为有限,有时候,甚至说是连十丈内,都不一定能打穿重甲。”
她当然能看出这把枪的缺点和工艺,可是,若同时有上百把这样的枪对着敌人,那也要比红缨枪强了不止百倍,会造成大面积的伤亡。
在作坊最后方的工棚之中,几座泥垒的炉灶上支着几口大铁锅,不远的棚间内,堆满了提纯过滤后的硝石、硫磺,以及精制的木炭,这里便是工匠坊内的火药坊。
与平素不同的是,那些从城中炮竹行里请来的工匠却没有如往常一般混药,只是按照要求将硝土、硫磺精制。
袁晏溪人未进工棚,那此工匠便纷纷跪下磕头。
“小、小的,见过厂督大人!”看着进入工棚的袁大厂督,工匠们都显得有些紧张,他们对这个年轻人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敬畏,自然不敢造次。
看着眼前跪成一片的工匠,袁晏溪连忙说道:“诸位快快请起!大家都起来,都起来!”
他还特意上前,将最前面的方思成扶起来,他是方氏铸铁的东家,最擅长的就是打造和设计各种兵器,上至祁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很尊敬这位能为大靳打造镇国武器的老师傅。
“各位以后见着袁某,切莫再行此大礼,晚辈也就是普通人,若非局势逼人,估计,也只是一个文弱书生罢了。以后在这匠坊之中,一率不准行跪礼!这规矩,就这么定下了!”
简单的客气之后,袁晏溪领着身后的人走进工棚中,仔细查看了一下那些硝石、硫磺以及木炭,看着粉状的硫磺与木炭便询问身边的方思成说道。
“这些都过了筛?”
“回袁厂督的话,都用米粉筛过了一遍!”
这会方师傅倒不像先前那般紧张,毕竟这是他的专业领域,加上也算是见过场面的人。
这硫磺、木炭过筛是参照了那只鸟铳而改良的,以大靳的制火药方法,只讲究把原料舂成细粉,然后便加以使用,而西方则要求原料用细筛筛出粗粒,只保留细粉,从而易于制药,让原料结合更紧密,以增加威胁。
用手捏了点原料,在指尖感觉下,感觉炭粉、磺粉皆像米粉般细滑后,袁晏溪满意的点点头。
巡视了一圈,众人来到后面休息的茶室。
“方师傅,听说最近赵师傅和王铁匠都病了。”袁晏溪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唉,我们都老了,赵老一直都有腰疼的毛病,去年冬又更严重了些,王铁匠就更不用说,那个风湿比我都还老。呵呵……”
这个方思成还有些幽默。
“赵老的两个儿子现在何处?”
“赵大前些日子去了矿场,老二这几日可能是在家照顾着,没见着人影。”
“方师傅,若是需要人手只管开口。只要能尽早配制出改良的火枪,皇上定会重重有赏。”
方思成叹了口气,摆摆手,意味深长的说:“我啊…从来都不是为了这个重赏呐,唉……”
陆惜之定定看着这个老人,发现他眼角隐隐有些水光,好像,突然就懂了这话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