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谁做这个生意,跟我无关,反正我的收益没少就行,右北平同意刺史大人的建议。”乌延在袁熙给出了优厚的条件后,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我也同意。”峭王看了看袁熙,似乎很满意。
“我不需要大人补什么钱,大人给的收益已经够多了。”牵招向袁熙明确了自己的答复。
“得,三比二,这我最小,我也不废话,只要是刺史大人的商队,上谷郡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阎柔一脸戏谑的对众人说道。
最后,所有人看向鲜于辅,鲜于辅略有挣扎,田豫突然走到鲜于辅耳边说了些什么,鲜于辅的表情豁然开朗,说道:“大人如果不刻意打压其他世家豪族的商人,我就没有任何意见。”
“鲜于家和田家的倒是没什么,至于其他世家豪族,若不加入商队,我可不敢保证没事。”袁熙看到会盟第一件大事已经接近成功,自然不想放弃,决定再让一步。
“那行吧,渔阳郡也没有问题。”鲜于辅终于表明了心迹。
“好!那么商队一事还望各位多加照顾。下面我们谈谈另一件小事,农税该怎么收缴。”袁熙很是激动,但是头脑很冷静,广阳的农税让世家豪族给破坏的严重,其他各郡可不一样。
“这个不用讨论吧,税务是河北统一定的,还按照‘十税一、七三开’!”牵招不打算给其他人反把的机会,提前说道,虽说他不能给袁熙实质性的帮助,但是说两句场面话还是可以的。
这次,所有人都沉默了,商税在北方四郡属于添头,并不重要,但是农税不一样,各郡势力都得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因为维持军队的重中之重就是保证粮草供应,而农税大多数是以粮食为准的,所以无论是汉人这边,还是乌桓人那边都不想轻易放手。而牵招的粮草供应是袁绍直接从冀州调过去的,他不用像其他各势力那样为粮草犯愁。
袁熙一眼就看出了所有人的抵触情绪,因此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各位也不用为难,只要各位把该交给刺史府的那份农税交上来,我可以每年向各郡提供两个营的粮草,不知各位是否满意。”
这下牵招动心了。虽说牵招不用为粮草发愁,但是他的北防压力大,一直想再扩建两个营,但是苦于没有粮草供给,根本建不起来。现在,袁熙明确要提供两个营的资源,牵招自然动心了,抓紧时间表了态:“代郡这边的农税能保证收缴。”
就在牵招表态的同时,最先有反应的居然是鲜于辅,而且他甚至没跟田豫商量,说道:“若刺史大人真能保证两个营的粮草,此法倒是可行,不过大人得先给粮草。”
袁熙一听就明白了鲜于辅,渔阳农税似乎无法满足他手头的军队粮草,他手里其实也就三个营的兵马,他自己、弟弟鲜于银和田豫三人各一个营,但是根据广阳郡的收入勉强够焦触和张南两个营的收入可以看出,渔阳郡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更何况广阳郡可没有峭王这样的部落驻扎,压缩汉人生存的空间,因此渔阳郡的情况甚至更差一些,最多也就是世家豪族占比略有不同。综上,袁熙想的没错,鲜于辅在为粮草头疼,否则就不会提出先要粮草。
“那这样,我每年六月前提供一个营的粮草,等各郡粮食收上来,再自行在从上缴的七成税收里扣下一个营的粮草如何?即便商队收益再好,一下让我拿出这么多粮草也不现实,对吗?”袁熙一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一方面说出自己的苦衷。
这会儿苏仆延和乌延脸色略有变化,不过二人似乎自己达成默契,不准备在农税一事上说话的意思。也不难理解,乌桓人向来是不交农税的,他们看似在大汉的土地上生存,但实际上还是羁縻制度,税收是自己的,不可能交出来。这跟商税不同,商税不稳定,时有时没有,而牧民的税收可是定期得交的。因此,两位大王既不打算交税,也不要粮草,一副坚决不表态的样子。
袁熙当然知道乌桓人的态度,从一开始他就没指望乌桓人交税,他的目的本来就是北三郡的税务,特别是渔阳郡的,现在看到了鲜于辅说了句“好!”袁熙正想结束讨论,突然,阎柔背后的那个壮汉说话了:“两个营,大人这是打发要饭的呢?”
这话可就难听了,牵招和鲜于辅也一起就被嘲讽了,袁熙不能理解,阎柔都没表态,他的护卫激动什么?
然后,乌延为袁熙解了惑:“一条鲜卑狗,主子都没说话,竟敢插嘴,真该拉出去砍了!”
“你!”那个鲜卑大汉作势要冲过去,被阎柔拦了下来:“汗鲁王何必这么大火气!不行,我待会儿多敬你几碗。咱们还是先讨论刺史大人的事吧!”
汗鲁王背后的护卫已经作势要拔刀了,甚至连赵云都做出了反应,不过阎柔这话一出所有人立刻放下了戒备。
“阎将军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可以再谈嘛?就像商队,我尽量让大家不吃亏。”袁熙知道在这打架毫无意义,只是没想到阎柔个汉人居然会如此相信鲜卑人,听说他连匈奴手下都有,不过还好没带来,否则就匈奴那人厌狗嫌的名声,这会儿肯定得打起来,他自己都得上去补两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若是大人真的要补的话,我这可是得多要两个营的粮草啊?”阎柔也不客气,直接狮子大张口。
其实,也不是阎柔狮子大张口,实在是他在上谷郡的情况不允许他交出农税。上谷郡是有三方势力,首先是汉人,农税的主力,其次是乌桓人,只有部分牧民交税,最后是鲜卑人,完全不交税,但是最惹不起。阎柔手里总共有五个营的兵马,表面上是幽州除蹋顿、公孙度之外最大的军阀,但实际上乌桓人和鲜卑人各有两个营,相互掣肘,阎柔只有一个汉人营平衡局势,而且他还得提供所有粮草,仅靠汉人的农税勉强支撑着局势,若是袁熙收回农税,阎柔很有可能无法支撑上谷郡的局势,所以必须多要点。
袁熙当然不能答应,两个营的粮草对于他来说都是负担,还要再加两个营,若是加上代郡和渔阳郡,自己这七成农税肯定得亏,那还不如不要农税:“既然规矩已经提了,就不能轻易改!这样吧,现在我手头紧,上谷郡今年先少交半年的农税,后面若是粮草还有问题,可以单独向刺史府汇报,我一定给解决,其他郡也一样。”
袁熙的意思很明显,两条不能动,一是袁绍定下的“十税一,七三开”,二是袁熙给的两个营粮草,其他的短缺各郡可以单独找袁熙要。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袁绍的规矩不能破,这一点很明确,因为袁熙的地位是袁绍给的,如果袁绍的规矩破了,袁熙的地位就不保了,这也是牵招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袁绍定下的规矩不能打破的原因;二是袁熙希望通过农税的控制权逐步控制各地的行政权,然后慢慢影响各地的军权,虽然表面上袁熙一点都没提这两样,但是实际上只要财权完全由刺史府掌握,其他的权限也一定会慢慢收回来的。
“既然如此,我没什么意见了。”阎柔终于同意了。
袁熙看了看周围的几位,没人再提意见,说道:“好,今天能与各位共商幽州大事,我袁熙不胜荣幸,多谢各位的鼎力相助,以后还望各位能携手共进,保障幽州的和平、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