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一个散装的千户城主

尔等随我,便无需再食那难以下咽之豆麦饭,吾会让尔等吃上美味且能饱腹之食物。若有不忠、叛逃之人,唯有死路一条。然若努力干活、用心种粮,用不多久便能成为庶民,不再为奴隶之身。

然后,木耒给每家发了一个白面馍,看着他们当场把馍分食吃掉,又说道:“此乃尔等明年之口粮。若不用心劳作,则复食尔等之豆饭。”

木耒留下了足够的工具、种子以及一些匠人,此地暂且交给蚕馆的府人绘绮打理,还留下了五十个军士,又交代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大队在此耽误了三四天,准备明天一早接着前进。

这种恩威并施的讲话是否有效,木耒并不清楚,但那些尝过白面馍的奴隶们,内心则是无比震惊。心想:如果努力干活,以后真的每天都能吃到这样的东西吗?哪怕一月能吃上一次也好啊。

在到达这个隘口的第五天,队伍又继续开拔,向西北走去,又走了大约一日,在经过两个养马的聚落之后,他们终于到达了这次行程的终点——弓邑。

邢君给木耒的封地不是弓车邑和白马里吗,怎么终点成了弓邑?原来弓邑和车邑是两个独立的小邑,弓邑约400户,车邑约300户,白马里共四个聚落150户,其他散居的还有几个小里约百十户。

邢国的基础组织是这样的,五家为邻、五邻为小里、四小里为正里(100户),四正里为乡(乡邑四百户),五乡为邑(2000户),五邑为城(万户)。

弓邑400户,就是一个乡,称为乡邑。如果理解成这是一个400户的村子,其实那就错了,弓邑是算上他周围的散居的小村庄,或者称为小里,才勉强凑够400户,真正的弓邑驻地,也就100户多点。车邑也是这么个情况,只是更小了点。

封邑千户,不是一座千户的城邑,而是一大堆加在一起,凑个一千来户,一个散装的千户城主。

而此时,弓邑的三老早已经在路边迎接木耒 。三老是什么,一般是乡三老或者是族三老,因为这个弓邑的人全姓张,所以乡三老就完全等于是族三老。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