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远远过来的驴车车队,领头的还是陈小武,孟昭有些失望,她以为就算萧宥之觉得生意小,不亲自来,也会让陈小武带个话过来要加订,谁知道竟然什么也没说。
陈小武过来只是跟她闲聊了几句,一点没提加订的事,等货物装好后就离开了。
那这就怪不了她了,孟昭把里正,许平,李杏儿跟沈大庄叫到跟前,认真道:“作坊里的情况大家也知道,仓库里堆了许多的淀粉还没卖出去,为了让咱们得作坊继续开下去,我们必须要尽快找到更多的买家。”
众人点了点头,这些天有了工钱,冬日的棉衣准备好了,平日里桌上的饭菜也有了肉味,李杏儿甚至都开始考虑要不要送自家儿子去念书了,作坊要是关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也希望作坊能越来越好。
“许平,你去联系你认识的那些小二,把淀粉这事透露给他们,让他们给他们老板带个话,就说有生意要谈。”
随即又看向李杏儿与沈大庄,“你们二人挨个去县里的各大粮铺还有卖调料的地方,依旧是用一切办法,宣传淀粉的优点,让他们购买。”
孟昭重点叮嘱,“不管多大的量,一定记得要签契书,契约时间越长越好,你们认字不多,只要谈成了,立刻联系里正准备好契书去签订,等到月底算账,只要是经由你们的手签订的契书,统一抽成五分。”
三人瞪大了眼,抽成?也就是说只要他们能把东西卖出去,自己就能赚钱,卖的越多,赚的越多。
许平反应最快,在心里默算,一个酒楼,如果每日需要三斤淀粉,一月就是九十斤,一年就是一千斤左右,订单金额大概是25两,如果他签下这个酒楼,就能得到1250文。
要是签十家那就是十二两银子,虽说青石县可能没那么多酒楼给他签,可他要是把一家酒楼的关系给维系好了,签他个五年十年,以后还愁没有银子赚么?
李杏儿沈大庄也都在心里默默算着,越想越激动,恨不得现在就背着淀粉去县里卖货。
看把士气煽乎起来,孟昭又给他们提了个醒,“现如今,春风楼就是一个活招牌,你们对外说的时候,可以说县里的一个酒楼,就是靠的咱们淀粉才上了许多新品,现如今生意兴隆,但是要注意,不要直接提春风楼的名号。”
里正有些疑惑,“为什么不能提,要是说了,恐怕会更好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