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请李厂长帮忙,李厂长帮了我,那就是我朋友。
这事儿本来应该找杨厂长的,但我跟他没交情,我跟李厂长是朋友。
这种好事自然得找李厂长。
具体详情聊起来时间可能有点长,影响李厂长办公。
中午轧钢厂小食堂我请李厂长吃饭,咱边吃边聊。”
赵十三没打算去找杨厂长,那位的脑子比刘峰好不了太多。
没有李厂长懂变通,赵十三有信心中午一顿酒喝完,李厂长绝对比自己还要急着促成此事。
这事儿确实是件好事,对双方好处都不小,他没有胡说。
“赵科长的为人,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相信应该想到好办法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了。
那咱们中午见,吃饭的时候我再洗耳恭听了。
你放心,只要不让轧钢厂为难,这事儿我肯定促成。”
这要是个一般人和李厂长说这件事,李厂长绝对会让他滚蛋。
毕竟这件事怎么看都没好处,反而坏处不少。
不但可能得罪纺织三厂,甚至其他的厂也可能会对轧钢厂有意见。
毕竟大家自己包干区里的帮扶都费劲,你还到别人的包干区去帮扶。
显得你轧钢厂能啊?
上级领导一看,轧钢厂好样的,这么积极,那就再给安排几个村帮扶一下。
这种帮扶没什么大好处,花费还不少,大家躲都来不及,就没听说自己往上冲的。
但是赵十三这个人,李厂长是了解过的。
确实是个人物,很有能力,很牛逼。
而且从上次打交道的情况来看,绝对是个聪明人。
他应该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如果真像他说的那样,有好处没麻烦,那这事儿可以干呀。
杨厂长主抓生产干的不错,背后关系也不少,自己想取而代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增加个人名声的机会,肯定要干啊。
名声这东西吧说没用也没用,说有用还相当有用。
反正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不妨去听听他怎么说,说不定有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