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
歌曲背景:作词家车行的父亲去世后,他回想着曾经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参加工作后,又很少回家,感觉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暖和快乐太少了。1996年,他在一次坐火车出差的途中,看着车窗外的美好春色,又一次想起父亲、母亲和家,他悄悄抹去泪珠,用笔写下了“常回家看看”五个字,又写下了这一段歌词。作曲家戚建波深深地被《常回家看看》的歌词打动,还没读完,他就流下了眼泪,在一种既激动又冲动的感觉下,仅仅十几分钟,曲调就谱好了。曲调谱完后,戚建波打电话给车行,在电话中哼了一遍,车行说:“对,就是这种感觉。”
小主,
人家最熟悉的电影贺岁片《过年》,也许是对现在人过春节人生百态最深刻的刻画。有一个以春节为主题的电影,就用朴实真挚的故事,将成年人过年时的无奈和辛酸悉数呈现于镜头之前。
每到过年,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可能就是阖家团圆了。在外漂泊忙碌了一整年的人们,终于要回到最为牵肠挂肚的地方。电影中,李保田老师饰演的父亲满怀着喜悦,终于赶在年三十儿的下午到了家中,可令他意外的是,五个子女竟然一个都没有回来,只有老伴儿(赵丽蓉老师饰)一人孤零零地在准备吃食。
作为一家之主,程父只能故作不在乎,安慰老伴儿道:“不回来就不回来,就咱们俩也能过个热闹年。”话虽如此,失落却像皱纹般爬满他黝黑的脸庞。
所幸,孩子们并没有让父母失望。第二天一大早,五对子女都陆续赶了回来。
看过电影的朋友,对于正月初一,程家老少的那顿团圆饭肯定印象深刻。前一秒还是喜气洋洋,其乐融融,下一秒各种矛盾冲突就集中式的爆发出来。
大女婿丁图在给二老拜年时,草草地包了两盒饼干作为过年礼物,转身却从岳母家提了一大篮子食物去情人家拜年。
两个姑娘的情况更是让人揪心。大女儿嫁了个浪荡子丁图,二人表面和睦,其实大女婿在外沾花惹草,还逼迫妻子多次打掉孩子,婚姻关系几乎名存实亡。
小女儿多年前和一个包工头私奔,而后就一直没进过家门,全然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小儿子更离谱,女朋友还没过门,俩人就在一个炕上睡觉,在程家老夫妻看来,这简直就是胡闹,完全忽视了传统的礼法,让传统的农村父母难以接受。
在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的程家老夫妻来看,每一对于子女的婚姻家庭都存在着问题。由此而引出的争吵、对立和冲突,表面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其实是家庭观念差异的外在表现。
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冲击,年轻人在婚姻、生活上的态度更加开放和多元,但是在老一辈眼中,这或许就成了离经叛道、不成体统。
程家老爷子在外辛苦半年,省吃俭用攒下8000元巨款,这笔钱被他小心翼翼地藏在棉衣夹层里。
子女们从进家门开始,就笃定老人手中尚有积蓄。二儿子和大女婿开门见山,饭还没吃,就偷偷和老太太把用钱的事敲定了。大媳妇儿家里本没有饥荒,但是听到别人找老太太伸手,立马就想要分一杯羹。更令人气愤的是,儿媳妇盯上了婆婆手上戴的金戒指。
年过的憋屈,二老气急了,拿出几捆人民币摆在餐桌上,说这是上了一道特殊的菜,看了让人心酸。
还有电影《不许抢劫》,快过年了,农民工拿不到打工的钱,揭开了农民工背后的无奈与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