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和他一起干活的几个农民工,听了我的话,调侃说:这个老怂厉害着呢,你看那100多斤的水泥袋,老家伙一把就扛起来。
我听了这话,过去试着搬动那个水泥袋,费了很大的劲,勉强能把一袋水泥拎起来,却还不开步子,挪不动窝。
从这两件小事,我知道了,农民工的辛苦和劳动强度。
刘老汉瘦小,我总是看不透这柔弱的身躯里为何有着无尽的能量。白天修路,在砂石场上干着和年轻人一样的活,一车一车的水泥沙子,推上百米远,再一锹一洋地卸载,动作娴熟而流畅,擦把汗,一趟又一趟,这里多劳多得,却似乎能忍受疲累。
下了工地,回到村里,洗把脸,一个转身就进了小菜园或者核桃园,间苖、锄草、松土,哪怕发现一棵杂草也要立即拔掉,哪块地板实了些,小铲锹避开菜苗戳一戳,松一下,直到老伴催他回家吃饭,否刚他就像永远也不知道饿一样。刘老汉不抽烟,不喝酒,甚至为了省钱,也不吃肉,他家养了几只老母鸡,攒够五六斤了就卖给我。
他每天辛苦劳作后,咥一碗油泼面,或者吃一碗臊子面,就感觉日子过得很舒心。
刘老汉的热闹就是赶集,当地369有集市,人多一点,热闹一点,老汉到集市上逛一逛,走一走,图个热闹,心里舒坦。吃上一碗饸饹面或者来一碟凉粉,砸着舌头抹着嘴说香。流露出对生活的满意。他常常感叹,今天的生活与过去的贫穷比,小日子红火多。他总是那么知足,乐呵呵的,对生活心怀感恩。
虽然他每天干着粗活,辛苦劳累,但他朴素地认为,庄户人家只有勤劳吃苦,才能过上好日子。
这个半空穴村庄,大部分人都和刘老汉的家庭一样,年轻人出外打工了,老头老太和小孩留守在村里,故土难离,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种地养猪养鸡。
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历史阶段,放眼看去,农村到处都是空巢留守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即使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仍然有许多人在干活。
小主,
农村70岁左右的老汉,大多能下农田干活,有的在家门口为新农村建设打工,一天还能挣200块钱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