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南北中三卷

虽然对于文章颇多肯定,却多在夸奖文采出众,并无实在意义。

而对于策论,考官评语却多数言之有物。

比如一篇策论讲至地震天灾,评语便是:“召灾有由,弭灾有术,此策言之甚悉。录之以为今日举国之助”。

或者一篇策论言及戍边御敌,评语便是:”筑城与屯田乃戍边第一事。是作远见卓识,言之凿凿,其策可行。昔人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子为其人也”

纵然有些策论评语简短,也多为“计虑深远,经画详明”或者“思虑周详,必可行于一方也”等等。

谢凡掩卷沉思,归纳总结起来:“由此可见,会试考官阅卷,似乎更重策论,言之有物,所言可行。”

又见会试策论题目,涉及人文地理,时事政治。有边患,有天灾,还有漕粮盐税。

谢凡不禁感叹:“策论题目多涉及国家大事,若是不能紧跟时事,便难以作答。从此之后,我须得日日细读朝廷邸报,更要对于朝野舆论心中有数。”

又想到此前乡试策论,自己言论对于朝廷国策多有指摘,实在容易惹祸上身。

谢凡又暗暗提醒自己:“会试上写策论,必须得仔细思量思量。既要说出东西,又不能贬低朝廷。”

末了,想到自己乡试便是最后一名。由于分卷录取,自己这个吊车尾的小小举人,到了会试还是要和优秀的南方举子竞争名额。

“哎”,谢凡深深叹了口气。

注释:

1. 南北榜案故事参考《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南北中卷则是历史上明代宣宗朱瞻基统治下,宣德年间出现。本文架空为朱标提出。

2. 文中列出考官评语,为笔者参考明清会试录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