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因为本科殿试,是嘉历爷一路亲历亲为。连庶吉士馆选,也由皇上圣心独裁。天子有意不让礼部、内阁与翰林院插手,免得选出来些不合圣心的庶吉士,让自己看着心烦。
可是殿试一事,由皇上亲自操办,已经让年轻天子精疲力竭。
再由天子一人将庶吉士馆选流程:审阅文章、出题考核,亲力亲为一次。那实在强人所难。纵然贵为天子,每日也只有十二个时辰,也须得吃饭睡觉。
除了太祖洪武爷,天降猛人,天赋异禀,精力超群。此后老朱家再没有一位皇帝,能做到太祖那般的。
故而天子便由殿试名次,直接定下了庶吉士人选。反正殿试名次本就是皇上一人钦定。
对于谢凡来说,又是天降鸿运。在一路脚踩西瓜皮成为二甲进士后,直接成为进士中佼佼者,庶吉士。
只是谢凡成为庶吉士之后,却是困难重重,道阻且长。
庶吉士为期三年,在进入翰林院之后,管理和考核非常严格。
小主,
负责给庶吉士教学的官员称为“馆师”,最初都是由台阁大臣担任,此后又有学士担任,或者吏部和礼部侍郎担任。
庶吉士平时会有馆课,每月还有两次阁试。
馆课就是日常的课业,由馆师每日检查督促。庶吉士每月须上交诗、文各一篇,再匿名评选高下,最后也需记录成绩。还专设有“会簿”一职,监督庶吉士们学业品行。
阁试相当于月考,题目由内阁大学士所出,成绩须得登记造册,是为“立案”。
这样三年之后,庶吉士方才算是学成,称为“散馆”。
庶吉士散馆之后,朝廷才会正式给庶吉士们授官。授官依据历次阁试成绩定等,表现优异者,方可留在翰林院供职,称为“留馆”。其余则在京师担任给事和御史等科道职位。
留任翰林院一般会担任编修或者检讨,正式成为翰林官。翰林名义上只是天子文学侍从,可实际上能辅助皇帝决策国家大事,其升官转职皆由圣上钦定。
因翰林常常随侍圣驾,极有可能受皇帝赏识,一跃而上,进入内阁,在一步步擢升为内阁首辅、次辅。也是因为如此,年轻皇帝才千方百计,只为拣选合心意之人充当庶吉士。
可以说,一旦成为庶吉士,在仕途上,便拥有了无限可能。因此时人皆将庶吉士称为“储相”。
若是谢凡天纵奇才,或是学富五车,他自然不惧做庶吉士。
只是谢凡向来有自知之明。他学习八股文章,备考科举是迫于生计,只学来一套应付考试的法子。
若说童生试,做秀才这一段,谢凡还算得上名副其实,靠的是真才实学。可从中举人,到成为进士,谢凡都是一路靠运气。
庶吉士在三年学习期间,若是犯了错,或者成绩太差,则会被削籍,剥夺授官资格。
更为要紧的是,谢凡吃过羊蝎子,心满意足,闲来无事,便对着会试舞弊大案开始事后复盘。
越发觉得会试舞弊大案有种种异常,实在细思极恐。
首先,副主考方敏本来颇得圣心,因舞弊大案被迫辞官致仕,不久后郁郁而终。但死后又被朝廷追赠了礼部尚书。
其次,本来言官便可风闻奏事。可上告舞弊一案的户部给事中钟旭日,事后反而被调任去了南京太仆寺为主簿。北京户部,南京太仆寺,天差地别。明为调任,实为贬谪。
可见天子并未厌弃方敏。朝廷也并未认定方敏泄题确有其事。
最后,殿试出题阅卷、拟定名次,皆为天子独裁。也实在过于蹊跷,不同寻常。谢凡想也知道,赶在殿试放榜之前这一两日之内,一个人看完三百份千字论文,工作量何其恐怖。
谢凡前世虽然死宅,不太爱社交,朋友也不多,甚至有些缺乏生活经验。
但是死宅男宅在家里也不是什么都不干。死宅往往爱打游戏、爱看网络小说和电视剧。因此谢凡重生前也看了不少宅斗宫斗权谋电视剧,什么高分剧集《后宫XX传》、《大明王朝1234》,也是谢凡曾经钟爱的电子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