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连载小说

也顺便教三人识字。听完故事,谢凡便将三人最感兴趣的章节,拿给三人看。对照着识文断字。

这样听读结合,经过十多回《西游记》故事。顾三郎与尤厨子文化水平都提高了不少。都能看懂简单文字了,只是提笔写字还差了一点。

因为谢凡每日都惦记着写《西游记》,更不爱交际应酬了。除去翰林院受教,便是偶尔请教孙大人学问。

自从新年两人饮酒,孙大人醉后“失态”。此后谢凡再登门孙家,孙大人免不得有些扭捏尴尬。

谢凡看出恩师脸色,猜到孙大人恐怕是为了上次饮酒而尴尬。

所以抢先说道:“恩师饮酒之后便开始说家乡方言,学生真是一头雾水。实在不得已,只好请恩师家人将您送回屋里休息。”

孙大人听后,面色便是一松。又笑笑解释说,自己年近四十岁方才考中进士,才来到北方,实在乡音难改。

谢凡连忙附和孙大人,说自己来到北京城后,一直尽力说北方官话。只是也有些南京口音改变不了,偶尔不经意间会说出些方言俚语。

两人关系反倒亲近了不少。往日多是探讨学问政事。从此之后,也开始说些生活琐事、各自家人等等。

谢凡这才知道,孙大人女儿已经年过十九岁,可是尚未婚配。在如今算是妥妥“大龄青年”。实在让孙大人全家颇为忧愁。

联想到自己被祖父祖母连日里催婚,谢凡也深深叹了一口气。

于是也对孙大人说了自己在老家曾经娶妻,只是原配不幸早逝。如今也被家中催得紧。

孙大人闻言不由得面露同情,对着谢凡好一阵安慰。

不过末了,孙大人却安慰谢凡,男女不同。男子十九岁婚配也并不太迟。鳏夫续弦填房也算不得大事。

谢凡想到此时男尊女卑。同样十九岁“大龄单身”,在婚姻大事上,自己身为男子,倒是比孙小姐多些优势。也只好苦笑着应承下来。

只是谢凡心中明白,自己在婚配上着实有些“不上不下”:

谢凡由于前世观念,还是钟意健康活泼,有想法、有主意的女子,最好还是天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然如尤厨子所言,相对江南,北方女子受礼教束缚较少。这般女子在北京城中倒是不少。只是多在平民百姓之家。

可是如今谢凡身为二甲进士,又做了庶吉士。虽然谢家出身普通百姓,谢凡也能称得上一句“青年才俊”。

所以按照此时风俗习惯,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媒妁之言。谢凡婚配对象多半也得是大家淑女。

若是谢凡向唐小妹求婚顺遂,此后也需要想法子说服祖父祖母。

可是正经高官显贵人家女儿,恐怕又看不上谢凡出身普通。比如刘放与妻子王氏,皆是出身官宦之家。两人门当户对,又是同乡,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和前世一样,高富帅和白富美都凑成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只有中不溜的,比如说我,好的够不着,差的不乐意。只好剩下来,成为“大龄单身”。

实在是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属于是结构性矛盾了。”谢凡心中默默感叹起来。

又不禁有些好奇孙小姐为何也成了“剩女”,只是对着孙大人,谢凡总是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询问。

注释:关于太监的背景介绍:明代宫廷有十二监,下设有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

司礼监为宫中十二监之首。司礼监掌印太监为司礼监中第一,位在秉笔太监之上。是太监中最具权势之人,素有“内相”之称。

明代废相,内阁与各部大臣奏议公事先行“票拟”,再由皇帝“朱批”决定可否。由于政务繁忙,皇帝常常无力负荷,渐渐便产生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批红”的制度。

“票拟”交由司礼监太监分类拣选,再呈送皇帝。秉笔太监写上意见,最后由掌印太监审核盖章。

《明史》记载:“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