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与孔明商定,此事还是请贾诩出来任主帅,刘季、孔明给他做副手,论这种绝户计,贾诩比孔明更擅长。
孔明入宫请旨,调刘磐为涪陵郡太守,并许诺,事成之后,定给他封侯,赐食邑两千户。
接下来就是调兵,刘季将汉中、梓潼、巴东、巴郡四地的能战之兵全调出来,共有二万五千人,再令文聘、步骘从大巴山夷中征五千夷兵,总共有三万人。
不过这么一来,汉中等之就空虚了,不过,汉中有民十五万户,这么多年,一直没舍得损耗民力,这次到了该用的时侯了,令魏延新招汉中兵二万,把守汉中。
梓潼、巴东、巴郡也没大规模征过兵,每郡急征五千兵,助汉中一起把守各处险要。
孔明众从广汉、蜀郡、犍为郡、巴郡等地,调集兵马三万,从南中四郡调来兵马一万五千,并从南中雇佣叟兵五千。
再加上夷陵之战时,被刘季从战场带回来的四万老兵,一共凑了十二万兵马,已是当下能调到人马的上限了。
这么做,冒着汉中失守的风险,还要冒着南中不安的风险。
汉中这边,情况还好些,虽是新兵,但地势险要,人手也足,南中就有点危险了,各地大族本来就有想法,人马这一走,难免有异动。
为了秘密调兵,南中以北上夺凉州的名义去调,汉中兵以南下平南蛮的名义去调,其余各路,都要安上个说得过去的名头,同时封锁所有进出蜀地的关口,以防魏军细作。
经过半年的准备,诸事都已准备妥当,此时洛阳,君臣,还在争论攻不攻蜀,从那路打,陈群等人并不支持伐蜀,曹彰、曹洪、曹仁、司马懿等人都是坚定的代蜀支持者。
很多武将都支持这一点,蜀地一州之地,以疲敝之军,就数次大败魏国,刘季把五字良将都快杀光了,等益州缓过劲了,那还了得。
就在统一起意见来,准备调兵时,坐镇江陵的大将军曹仁,送来战报,新任的涪陵太守刘磐,愿举郡来降。
真是想睡觉来枕头,得到涪陵等于直接打开了蜀州的大六,马上就能攻进蜀地去,这个一州之地的大汉,很快就会覆灭。
洛阳军臣讨论之后,决定起兵去接迎刘磐,真是来投就杀进蜀地去,若是假的,大军结阵退走就行。
只有司马懿在朝堂之上,对此事起疑心,以刘季、孔明等人的智慧,怎么会让一个太守这么容易反叛。
不过朝上众人,都觉得不试试怎么知道,万一真的那,大家从心里来说,太需要这次投降了,谁都知道汉中有多难打,前后死了多少大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