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正看到他得到许多赏赐的缎匹,带着这几个没头没脑的家伙,喝得半醉,恰好赶来要招惹他。
又看到众人拦住他在路口敬酒,那张保推开众人,钻到面前叫道:
“给节级行礼了。”
杨雄说道:
“大哥来喝酒啊。”
张保说道:
“我不要酒喝,我特地来向你借一百几十贯钱用用。”
杨雄说道:
“虽然我认识大哥,也不曾有过钱财往来,您怎么要问我借钱?”
张保说道:
“你今天骗得百姓许多财物,怎么就不能借我一些?”
杨雄回应道:
“这都是别人出于好意给我的,怎么算是骗百姓的?”
“你居然来耍无赖!”
“我和你军卫有关部门,各不相属!”
张保不回应,便叫众人向前一哄而上,先把花红缎子都抢了去。
杨雄叫道:
“这些家伙太无礼了!”
正想向前打那抢东西的人,被张保当胸抱住,背后又有两个人拖住了手。
那几个都动起手来,小牢子们各自躲开了。
杨雄被张保和两个军汉逼住了,施展不开,只得忍气吞声,挣脱不开。
正在吵闹当中,只见一条大汉挑着一担柴来,看见众人逼住杨雄动弹不得。
那大汉看了,路见不平,便放下柴担,分开众人,前来劝道:
“你们为什么打这位节级?”
那张保瞪起眼来喝道:
“你这该打脊背饿不死冻不杀的乞丐,也敢来多管闲事!”
那大汉大怒,将张保当头只一提,一跤摔倒在地。
那几个帮闲的见了,正要动手,早被那大汉一拳一个,都被打得东倒西歪。
杨雄这才脱身,于是使出本事来施展,一对拳头穿梭似的,那几个破落户,都打翻在地。
张保尴尬不已,爬起来,径直跑了。
杨雄愤怒之下,大步追赶了过去。
张保跟着抢包袱的跑,杨雄在后面追着,转到小巷去了。
那大汉仍然不停手,在路口找人打架。
戴宗、杨林看了,暗暗地喝彩道:
“真是好汉!这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正的壮士啊!”
有诗为证:
路见不平真可怒,拔刀相助是英雄。
那堪石秀真豪杰,慷慨相投入伙中。
~~~~
在路上见到不公平的事真让人愤怒,拔刀相助的才是英雄。
哪里想到石秀真是豪杰,慷慨激昂地投入到一伙人中。
当时戴宗、杨林向前拦住,劝说道:
“好汉请看我们二人的薄面,暂且罢手吧。”
两人把他扶劝到一个巷子里。
杨林替他挑起柴担,戴宗挽住那汉子的手,邀请到酒店里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林放下柴担,一同到阁楼里面。
那大汉拱手说道:
“感激承蒙二位大哥解救了小人。”
戴宗说道:
“我兄弟两个也是外乡人,因为看到壮士侠肝义胆,只是担心足下拳头太重,误伤人命,才特地做出这个举动。”
“请壮士喝三杯,有幸在这里相会,咱们结为兄弟吧!”
那大汉说道:
“多亏二位仁兄化解了小人的这场麻烦,又承蒙赐酒相待,实在不应该。”
杨林说道:
“四海之内,都是兄弟,有什么关系!请坐。”
戴宗谦让,那汉子哪里肯僭越居上。
戴宗、杨林依次坐下,那汉子坐在对面。
叫过酒保,杨林从身边取出一两银子来,交给酒保说道:
“不必来问,只要有下酒菜,只管买来给我们吃了,一起结算。”
酒保接过银子去,一面摆下蔬菜水果、酒菜之类。
三人喝过几杯,戴宗问道:
“敢问壮士尊姓大名?”
“家乡何处?”
那汉子回答道:
“小人姓石名秀,祖贯是金陵建康府人氏。”
“从小学得些枪棒功夫在身,一生执着,路见不平,只要去相助,人们都叫我作拼命三郎。”
“因为跟随叔父来外乡贩卖羊马,不想叔父半途去世,赔光了本钱,回不了家乡,流落在这蓟州,靠卖柴度日。”
“既然承蒙结识,应当如实相告。”
戴宗说道:
“我们两个因为来这里办事,得以遇见壮士。”
“如此豪杰,流落在这卖柴,怎能有发迹的机会?”
“不如投身江湖,下半辈子混个快乐也好。”
石秀说道:
“小人只会使些枪棒,没有别的大本事,如何能够发达快活!”
戴宗说道:
“这种时候别太较真!”
“一来朝廷不明,二来奸臣当道。”
“我一个浅见,因为一口气,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伙。”
“如今按秤分金银,换着穿衣服,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能做个官员。”
石秀叹口气说道:
“小人即便要去,也没有门路可进。”
戴宗说道:
“壮士若愿意去,我自当推荐。”
石秀说道:
“小人斗敢问一下,二位官人贵姓?”
戴宗说道:
“我姓戴名宗,兄弟姓杨名林。”
石秀说道:
“江湖上听说有个江州神行太保,莫非正是您?”
戴宗说道:
“正是在下。”
随即便叫杨林从身边包袱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送给石秀做本钱。
石秀不敢接受,再三推辞。
后来见推辞不过,才收下了。
石秀感谢了二人,便把银子藏在身上。
正想要和戴宗、杨林说些心里话,投靠入伙,只听到外面有人打听着进来。
三人看时,却是杨雄带领着二十多人,都是当差的,赶到酒店里来。
戴宗、杨林见人多,吃了一惊,喧闹中,两人便趁乱急急忙忙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