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内部,这样的损失自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虽然条约和俄方的最初愿景——不割地、不赔款——有着天壤之别,但列宁坚定地支持并为此辩护。
他比较了此条约与1807年俄法签订的《提尔西特条约》,认为这只是一个短暂的退让,是为了在将来找到更好的反击机会。
尽管孟什维克派代表强烈反对,而布尔什维克党内部也有人对此表示不满,但在列宁的坚持和努力下,这一条约在3月8日的布尔什维克党第七届代表大会上以30:12的投票结果得到通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在前线与布尔什维克的战火暂时平息之后,圣彼得堡的夜空中繁星闪烁,唯有一道影子如风一般掠过石板路。那是一个身穿高级军装的将军,他是曼纳海姆,为了一个秘密的任务而悄悄潜入了圣彼得堡。
他的目的地是那些被布尔什维克软禁的大公的住处。雕花的大门,华丽的宅邸,曾经是权贵们豪情狂欢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寂静与忧郁。
曼纳海姆首先潜入了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宅邸,找到了他。面对面,两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光芒。曼纳海姆急切地说:“只要您站出来反对布尔什维克,有很多人会响应您的号召,我们很快就会成功。”
但大公摇了摇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绝望:“不会成功的,曼纳海姆。我们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
不甘心的曼纳海姆没有放弃,他又找到了基里尔·弗拉基米罗维奇大公和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他们都是皇室的骄子,与尼古拉二世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但面对曼纳海姆的请求,他们给出的答复却与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相似。
身为将军的曼纳海姆原以为,只要有皇室的支持,胜利就在眼前。但现在,他却如同被击碎的镜子,破碎而无助。最终,他只能失望地离开那个曾经繁华的城市,像一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逃回了芬兰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