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锦绣重回柜台,感觉平时有些清闲的工作更加冷清了。
不止她的柜台,就连布料区都冷清了不少。
只有楼下食品区整天闹哄哄的。
“你还不知道吧,现在粮食是越来越难买了,特别是细粮。
每天半夜粮站就有人排起了长队,就这样后面的人都不一定能买到。”隔壁大姐又跑过来分享秘密了。
“每个人不是定量供应的吗?还会买不到?”宋锦绣好奇地问。
董叔是在粮站上班的,她们都不用排队买粮,每个月都把粮本粮票给董叔让他帮忙带。
“以前还好,早点晚点,好点差点总能买到。
这几个月不行了,天天一大早就要去排队,生怕晚了买不到粮。”
大姐狐疑地看了宋锦绣一眼。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不用自己去买粮吗?”
“我天天上班哪里有空啊!我都是把粮本给家里人,然后让她们买的时候一起顺带了。
然后我再……”宋锦绣话说一半,露出个你懂的眼神。
果然,大家秒懂。
“也是,你一个人,没压力。不像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村里还有一帮等着接济的亲戚们。
哎,你看我们家四个人,其中有三个工人,还过得紧巴巴的。”大姐叹了口气说道。
“谁不是呢,你别看我就一个人,还有一村子的人等着我的口粮呢。
每个月到我手里的也就那么一点点,不然哪有那么轻松什么都不用管啊。”宋锦绣也说道。
“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隔壁大姐看她没有深说的意思,也就没有继续打听了。
谁家还没有点糟心事呢。
“不过今年村里还真是不好过,老天爷不赏脸,我娘家跟婆家不说颗粒无收吧,产量基本减半。”
大姐摇了摇头,小声地凑到宋锦绣身边说。“上面还要求多收,说什么别的地方都亩产千斤,咱们这里也不能拖后腿。
还说什么只是走个过场,就跟去年一样,过不了多久又会有粮食下来了。
所以你别看刚刚秋收,其实大家手里一点粮食都没有。
本来都勒紧裤腰带准备等着秋收吃口热乎的呢,谁知道,还得继续等下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