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人类尸体头颅移植和动物有了少许的不同。
顾风直接采用金刚石刀片切断了脊椎。
将受体的头部连同喉部一起切下。
这样能够使喉返神经保持完整,保留患者的发声功能。
这一步是十分关键的,能够让受体进行术后交流,大大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脊柱从C3-C4髓节间横断,这种设计能支持脊髓电连续性恢复后的自主呼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将供体头颅低温保存。
在20分钟之内,依次缝合深肌肉、食道和器官、左颈总动脉、迷走神经、前颈肌肉和皮肤。
下一步是头颅移植手术核心技术难点,脊髓连接。
首先顾风的操作技术能够使切面尽可能减少对脊髓的伤害。
然后使用粘合剂PEG,辅以电刺激,以此促进神经细胞融合。
在对接少部分神经,恢复外周功能后,其余神经的错配可以在康复过程中矫正。
顾风在猴子的头颅移植手术中验证了这一点。
随后顾风将连接体翻身,去除多余长度的脊髓,将两条椎管缝合在一起。
顾风加入了活体手术中依靠体感诱发电位定位的负压力连接器,这个可被人体吸收。
前颈部分固定后,紧接着进行脊椎连接。
硬脑膜用不可吸收的材料进行固定,这样能够很好的避免脑脊液泄露。
脑脊液空隙用盐水填充。
随后,一个模拟的脊髓刺激器被固定在硬脑膜上。
刺激器会永久留在受体体内,连接导线和电池则在康复结束后移除。
接着,顾风开始缝合椎动脉,用一个“合成脊柱”维持后颈的稳定性,缝合后颈肌肉。
整个手术的流程行云流水,流畅的让人感觉到赏心悦目。
于是手术不知不觉来到最后一步。
顾风扭动、拉动头身结合体,进行X光检查。
确定无异位后,给“患者”装上一个颈胸矫形支架。
做完之后,顾风静立在当场。
闭上眼睛,在他的脑海里整个手术流程重新走了一遍。
只不过躺着的尸体变成了活体。
细细体悟之间可能存在的区别。
片刻后,顾风心中了然,展颜一笑。
“手术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