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仇郎和百姓们的努力下,日复一日,当地灾情竟真慢慢好转起来,官府见了顿时生出贪婪之心,地方官将仇郎的功劳据为己有上报到朝廷,还得到了嘉奖,村民们纷纷为仇郎鸣不平,但他淡泊名利,不在意这些身外之物,只一心治病救人。
灾情好转后,百姓们开始重建家园,他们留在两座村子里,分居于河道两岸,变成了最为亲近的一群乡邻。
时年新帝继位,为显皇家恩德,兼之培养自己的势力,新帝派遣巡抚四处体察民情,并将一路所见所闻上报朝廷。
地方官得到消息后害怕事情走漏,当即做起表面功夫,为当地铺路修桥,粉饰门面,那座木桥自然也在重建范围之内。
路和桥造好后,地方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并对当地百姓威逼利诱,不许他们走漏半点风声。
谁想巡抚来到此地时,百姓们拦住轿子联名上书,请求巡抚为仇郎正功绩,巡抚得知事情真相后大怒,当即处置了地方官员,并将整件事梳理成册,打算带回京去为仇郎向天子请功。
可世事无常,就在巡抚离开后没几天,地方官的余党抓住仇郎,将他害死在那座桥上,等到朝廷嘉奖下来时,仇郎的尸身早已化作一具枯骨。
新的地方官上任后,感念仇郎仁慈救世之心、舍生取义之德,遂让人将桥重建,并以仇郎的名字命名,以此纪念他平生功绩,这就是仇郎桥的由来和当地百姓口中流传的仇郎故事。
到中午吃饭时,兰隐和常辛已将整个故事梳理得差不多,酒楼饭桌上,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十分感慨。
“这位仇郎当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常辛夹了块羊肉,十分神往,“他救了那么多百姓的命,难怪会被大家交口相传到现在。”
“若事情真如传闻中那样,这位仇郎确实很了不起。”
兰隐咬了口金铃炙,闻言赞同道:“人类在面对天灾时,往往更会显露出丑恶的一面,仇郎能在灾祸中保持本心,行善济困,用你们人类的话说,此乃圣人之举,想必死后会有个好去处。”
常辛顿时向往问道:“能到天上当神仙吗?”